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可识别57种肿瘤亚型!“灵眸”多模态病理大模型亮相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

日期 : 2025-09-08

9月5日至8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本届智博会以“智汇八方,博采众长”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最新前沿,涵盖展览、赛事、发布与产业对接等多元活动,并首次开设“智能居家”展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智能肿瘤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首席AI科学家蔡文立教授受邀参展,携诊疗级多模态病理大模型——“灵眸”重磅亮相。

微信图片_20250909112034_6_109(1).jpg

9月5日下午,蔡文立教授在“智能居家”展区现场演示了“灵眸”的多场景应用,包括肿瘤病理智能分析、科研教学辅助以及工作流程优化,吸引了大批参观者驻足关注。

据悉,“灵眸”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智能肿瘤学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和杭州医策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AI大模型联合研究团队共同研发。其核心竞争力源于其专业级病理知识库。研发团队整合近十年高影响力医学文献、36种国际权威病理期刊及百余本经典教材,构建覆盖普通病理学与肿瘤病理学的知识体系,并依托超100万例涵盖细胞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的高质量病理图像资源,形成亿级图像块三元组语料库,为模型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 

微信图片_20250909112037_7_109(1).jpg

蔡文立介绍,在实际应用中,“灵眸”展现出三大突破性优势:其一是精准诊疗能力,模型可识别胃、结直肠、乳腺等九大器官的57种肿瘤亚型,不仅能判别癌变、分割病灶区域,还可进行蛋白表达预测与肿瘤量化分析;其二是透明化推理机制,通过独创的病理思维链框架(Pathology Chain-of-Thought),完整还原医生临床诊断路径,例如在三阴性乳腺癌案例中,模型从染色质量评估、形态特征识别到免疫组化证据分析,逐步输出可追溯的诊断结论;其三是灵活部署能力,尽管原始模型参数高达6700亿,但通过知识蒸馏等技术优化,已实现轻量级GPU服务器私有化部署,在保障医院数据安全的同时降低应用门槛。

“灵眸”此次亮相智博会,展现出人工智能与医疗深度融合的先进成果,彰显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实力,标志着AI技术在病理诊断、科研创新及临床决策中的深度应用,是从大模型到多智能体,迈向精准医疗的重要一环,助力病理学向智能化、精准化发展。

来源:附属肿瘤医院

作者:程风敏

作者 : 附属肿瘤医院 程风敏

编辑:曹蔚

审核:熊志翔   徐珺琢   

责编: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