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在重庆大学举行

日期 : 2025-11-16

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在重庆大学科学城校区举行。会议以“诗歌的伦理责任与社会价值”为主题,吸引了来自58所国内外高校近一百五十位师生参会。    

合照.jpg

开幕式上,重庆大学校长助理李英民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重庆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始终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董洪川教授通过视频致辞,充分肯定诗歌研究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独特作用。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广西民族大学张跃军教授致开幕辞,指出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伦理的载体与社会的镜像。开幕式由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莫启扬主持。

3E6A0936.JPG

莫.JPG

张跃军.JPG

会议共设置12场主旨发言,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以“玛乔瑞·帕洛夫的虚薄诗学”为题,探讨现代诗歌的伦理表达与美国诗学的交汇;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谢耶尔教授聚焦当代非裔美国诗歌中的灵歌传统,揭示诗歌如何回应历史创伤;爱丁堡大学普雷达教授则从政治哲学视角重读庞德《诗章》,剖析诗歌与个人主义和秩序的关系。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欣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张旭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代显梅教授分别从“前浪漫主义”诗学意识、华兹华斯《丁登寺》中的精神主体演化、柯尔律治躁郁症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冲突等角度展开了围绕浪漫主义诗歌的对话。浙江大学郝田虎教授、四川大学熊辉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隋刚教授的报告分别涵盖弥尔顿史诗与早期现代数学思想、中国现代诗歌中的“潜翻译”现象、奥斯维辛之后诗歌的伦理正当性等,展现出诗歌研究在跨学科、跨文化语境下的广阔前景。上海财经大学谭琼琳教授、重庆大学王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博文博士则探讨了中国现成品艺术与美国现当代诗歌、艾略特“客观对应物”概念的动态机制与内在悖论以及现代主义诗歌的跨媒介和跨领域特性。

会议还设置了八个分论坛与八个专题研讨小组,涉及“战争与生命政治”“诗歌与视觉艺术”“现代主义诗学”“翻译与跨文化对话”“生态与共同体”等议题。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围绕诗歌的形式、语言、伦理、历史与跨媒介实践展开热烈讨论,呈现出研究的多元视角与蓬勃活力。本次会议还举办了“山城唱晚·诗韵吟诵会”,反响热烈。

闭幕式由广州大学黎志敏教授主持。学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作总结发言,充分肯定本届年会的学术深度与组织成效。下一届承办单位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向全体同仁发出热情邀请,期待明年在广州再聚,共谱诗歌研究新篇章。

来源:外国语学院

作者:李永毅 范嘉成

摄影:李明 王云丽 文熙哲

作者 : 外国语学院 李永毅 范嘉成

编辑:曹蔚

审核:汪俣婧   徐珺琢   

责编: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