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博雅讲座:“面壁者”还是“破壁人”?——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乌托邦愿景

日期 : 2018-10-30
摘要
2018年10月30日晚7:00,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王瑶(科幻作家,笔名“夏笳”)在重庆大学A区博雅小院报告厅作了题为“‘面壁者’还是‘破壁人’?——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乌托邦愿景”的“博雅讲座”。

2018年10月30日晚7:00,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王瑶(科幻作家,笔名“夏笳”)在重庆大学A区博雅小院报告厅作了题为“‘面壁者’还是‘破壁人’?——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乌托邦愿景”的“博雅讲座”。本次讲座由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本科生王越洋主持。参加本次讲座的师生来自西南地区各个学校,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重庆科幻迷们共聚博雅小院,随夏笳一同学习科幻文学的深刻意义。

1_副本.jpg

王瑶以“夏笳”为笔名发表科幻小说,七次获《科幻世界》银河奖、四次入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其作品《关妖精的瓶子》在她20岁时便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其英文小说“Let‘s Have a Talk”发表于英国《Nature》杂志。夏笳的“稀饭科幻”受到了同行作家的称赞,刘慈欣也曾对其力荐。夏笳的作品一直深受科幻迷们的喜爱,重庆科幻迷们慕名而来,讲座开始前,博雅小院已座无虚席。

2_副本.jpg

夏笳的主题讲座从自己第一次来到重庆的经历说起。她谈到自己初来重庆对此“8D魔幻城市”的惊奇和来到这里吃脑花的经历,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接下来,她介绍了刘慈欣的创作生涯以及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也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对刘慈欣的访谈录“我依然想写出能让自己激动的科幻小说”。

夏笳的主题讲座表达了对中国文学的深度关切和对科幻文学的深刻理解,讲座内容深入浅出,同学们都获益匪浅。讲座主体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惊奇感”与“两个世界”;二、“铁笼”与“希望的牢笼”;三、“面壁者”与“破壁人”。

夏笳所讲的自己阅读科幻小说时的惊奇感、刘慈欣年轻时第一次读科幻时的惊奇感、刘慈欣笔下的人面对“两个世界”时的惊奇感,无不引起在座科幻迷的共鸣。当新的世界出现时,人脑中分泌出大量多巴胺,产生出一种高尚的美感。而对于这个新的世界在科幻文学中的构建模式,夏笳引用了一段精彩的研究:以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解释刘慈欣小说中的“两个世界”。

3_副本.jpg

在谈到刘慈欣作品中的“希望”元素时,夏笳引出了汪晖教授对于鲁迅的研究,将鲁迅笔下的“希望”和刘慈欣作品里的“希望”相对比,更深化了我们对刘慈欣作品中人文关切的理解;最后谈到“面壁者”和“破壁人”时,夏笳将“面壁者”看作“铁笼”之内的常人,而将“破壁人”视为打破“铁笼”的英雄,拓展了大家对刘慈欣笔下人物的理解维度。最后,讲座以《那些离开奥梅拉斯的人》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留给大家对“沉默”与“离开”的思考。

4_副本.jpg

讲座结束后,高研院李广益副教授发表了对这次讲座的感想,并提出了对《三体》中“程心”形象的不同理解:“牺牲良心比牺牲生命更加困难”,刘慈欣在小说的最后实际上可以是种开放性结尾,即她给人类黑暗的生命中留下了一丝人性的不灭的光亮。这引发了大家深深的思考。之后,来自各地的科幻迷们积极提问,和夏笳面对面交流,夏笳对各位同学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本次讲座让重庆各地科幻迷收获颇丰,加深了参与讲座的各位同学对科幻意义的理解,在科幻迷们的心中种下了人文关切的种子,以更好地处理科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两个世界”的关系。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