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2018秋季学期通识课程教学经验分享会召开

作者 : 教务处 郑泓

日期 : 2019-01-04
摘要
2019年1月4日下午B区第一综合楼103教室,教务处通识教育办公室组织召开了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学经验分享会。来自经管、建管、外语、数统、光电、材料、电气、建筑城规、土木、城环、生物、体育、高研院 博雅、校医院、学工部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等单位的30多位教师参加分享会。

2019年1月4日下午B区第一综合楼103教室,教务处通识教育办公室组织召开了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学经验分享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何跃教授、建筑城规学院杨宇振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于留振副教授来畅谈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理解,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通识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享多年积淀的优秀教学实践经验。来自经管、建管、外语、数统、光电、材料、电气、建筑城规、土木、城环、生物、体育、高研院/博雅、校医院、学工部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等单位的30多位教师参加分享会。

1.jpg

何跃以《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为题,详细介绍了本学期在校内、智慧树平台和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同时开设线上、线下通识课程《智慧的秘密》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该课程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解读》7个学年13个学期长期积累基础上的开拓和创新。他认为:混合式教学的重点是精心设计并认真准备教学内容,要力求做到知识贯通、线索清晰、富有新意,也就是所谓的“内容为”。其二是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线上促进学习者认真观摩学习,线下高度重视,要充分利用四次直播见面课的机会,认真讲解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并留足时间与学生视频互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三是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视为平等对话的伙伴,努力开启学生的良知,开发学生的潜力。

2.jpg

于留振以《通识教育在重大:实践、观察和思考》为题,分享了他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青年教师承担全校性通识课程《美国历史与文化》4年半9个学期的通识教育教学经历、困惑、反思和成长的过程。他与大家一起重温了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解,探讨通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通过课程实现培养学生“兼知识、洞见、欣赏、批判思维为一体的人文素养”,分享组织小组讨论、严格课堂管理和培训助教的“锦囊”,还特别谈了自己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开设通识课程的意义和挑战,对学校通识课程建设提出宝贵建议。

QQ图片20190109163348_副本.jpg

杨宇振以开设校院两级《新生研讨课》和全校性通识课程《阅读城市与建筑》近十年的沉淀,诠释了对通识教育的深刻理解:世界的快速变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而通识教育是应对这一新要求所必要的部分。在通识教育中,教或讲授只是一方面,而激发学生参与、学生的批判性写作是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他指出,作为教师,把课程上好、上精彩是自身存在感的一种需要。给予学生在听课、写作、阅读、讨论、批判性思考方面的训练,是通识课程在内容与形式组织上的必要;课程的考核应该是过程考核,有助于促进学生在每一次课后的回顾、或者延伸性阅读和思考。

三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引起与会老师们的强烈共鸣,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吕敏主任说:“分享会对我们青年教师是个非常好的教育示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邓扶平副书记赞誉:“老师们的通识课程践行了对学生立德树人、文化传承的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场老师纷纷表示,定期召开教学分享会很有必要,将对促进全校性通识课程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