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文字斋讲座】重返经典人类学的关怀——兼及人类学哲学根基反思

作者 : 博雅学院 郑桐

日期 : 2019-04-15
摘要
2019年4月15日19时,文字斋讲座“重返经典人类学的关怀——兼及人类学哲学根基反思”在重庆大学A区文字斋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黄剑波教授主讲,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代启福副教授主持。

2019年4月15日19时,文字斋讲座“重返经典人类学的关怀——兼及人类学哲学根基反思”在重庆大学A区文字斋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黄剑波教授主讲,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代启福副教授主持。高研院&博雅学院部分师生及校内外人类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讲座。

123.jpg

后现代之后,人类学主导范式缺失,甚至陷入“绝对的相对主义”的危机,即将对相对主义的提倡绝对化,进而出现了一些道德及知识论上的问题。对此,黄剑波教授指出,应该提倡有限的相对主义,重点不在于相对,而在于开放性和批判性。后现代之后的人类学日益失去提供有冲击力的知识和思考的能力。这一危机远不是争取学科地位所能触及和解决。

经典人类学固然有其本身的重大局限,但其实在论的立场和对人的核心关怀使得其视角始终能与人及其现实的人文、自然状态紧密结合,研究文化的多样性,与此同时也谈讨人性的普遍。与经典人类学时代相比,后现代之后,接续强调地方性、特殊性、历史性的阐释主义,解构权威、权力,反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主义成为了当今人类学的主流话语。在这种解构实存的思潮之中,人们高度认同意义的多样性、特殊性、不一致性,主张自己的理解,认为“实在”不过是社会或历史建构的,不过是人们的社会或历史想象。解构思潮使人们从强调理性的法则式的认知,转为强调感性的身体感知。多声道民族志、自我民族志,以及身体/情感人类学的兴起和发展,则是证明人类学深受这股思潮影响的重要例子。

作为在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阐释学、反理性主义等思想下被训练出来的这一代学者,我们深知那种还原主义的理性主义,或实证主义的问题和局限。但解构主义对知识的不确定性、建构性、历史性、偶然性、语境性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实在的相对化,怀疑实在的可知性,甚至进一步消解掉了实在的“实在性”。在这个意义上,黄剑波教授认为,我们有必要带着批判意识重返经典人类学的关怀,研究文化之差异和多样性,力图探求人之为人的一些共性的机制和性质。毕竟,声称最为地方的(local)人类学,同时也在本质上是世界主义的(cosmopolitan)。

黄剑波教授提出,批判性的实在论(a critical realism)有可能成为展开讨论的一个思想资源或者方法,即坚持实在论的立场——相信实在,但承认其层次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应秉持批判性的态度——研究者对自己的怀疑和批判,存谦卑的心,准备好修订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借鉴批判性的实在论这一哲学路径,一方面可以坚持和高举实在的“实在性”与可知,另一方面也承认这种可知的有限性、历史性和语境性,从而对任何简单化的真理声称或“主义”站队保持警觉和质疑。黄剑波教授提倡理解和拥抱可知的实在和不可知的实在,一方面敢于求知,另一方面乐于谦卑,承认自己的所知不过是朝向实在的一种“知”。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就“通则”、“理想类型”、“特殊性中的普遍性”等问题与黄剑波教授进行了交流,黄教授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使听众们受益匪浅。

321.jpg

此次讲座使同学们深化了对于后现代之后人类学发展路径的看法,让同学们重新思考了人类学对“实在”的关怀;让同学们能够在之后的人类学学习中获益良多,不断前行。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