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博雅讲座】上山采药:物与实践的地方汇聚

日期 : 2019-04-20
摘要
2019年4月20日19时,博雅讲座“上山采药:物与实践的地方汇聚”在重庆大学A区文字斋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赖立里副教授主讲,重庆大学博雅学院18级本科生刘吉千主持。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部分师生及相关爱好者参加了本次讲座。

2019年4月20日19时,博雅讲座“上山采药:物与实践的地方汇聚”在重庆大学A区文字斋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赖立里副教授主讲,重庆大学博雅学院18级本科生刘吉千主持。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部分师生及相关爱好者参加了本次讲座。    11111111111111.jpg        讲座伊始,赖立里老师从海德格尔“物”(Thing)中的关键概念“切近”(Nearing)开篇,她启发我们将物和情境联系起来思考,把物视作“事物”(matters of concern)。她认为,上山采药是民族民间医生离开住所,由远及近找到草药生长的地方,是一个天、地、人、神的汇聚(gathering)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切近的过程。

通过多个跨区域的田野调查,赖老师认为上山采药是民族民间医生确立权威的过程,医生更在乎直接的、真实的接触,更关注如何找到不常见、不易找到的药。比如柳州的秦医生不仅自己采药,还组织附近的村民一起上山采药;他认为市面上的出版物不真实、没有切身实践,“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在这个过程中,医生自己切近植物,也是临床实践的贴近。医者有机会将各方资源汇集,“组装”各方知识,成为疗愈实践的过程。

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中医药知识在地方也呈现汇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草药运动中,国家大力普及中草药运动,将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农村。那时候,具有一点识字能力的人被国家采集进入体系进行培养,这同样也是一个切近的过程。赖老师以参加过云南地区六库中草药培训班的几位医生为例,通过生动的案例表达中医药医生的综合学习过程,如在南瓜上练习静脉和肌肉注射等。

围绕“上山采药”,赖立里老师向我们展示出民族民间医生多个层次的“切近”,正如讲座标题所言,切近的过程也是物与实践的地方汇聚过程。进一步,上山采药呈现出人类学家的关怀:国家的治理术如何在民族民间发挥作用,在中医药发展进程中国家和地方的互动策略如何,以及异文化被翻译而被大众所认知的可能性。

22222222222222.jpg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就“切近”、“实践”等关键概念,就“地方性药物/疾病”、“上山采药的阶序”等问题与赖立里老师进行交流。赖老师详尽而亲切的解答使在场观众受益匪浅,讲座也在轻松平易的氛围中结束。

区别于医学人类学往往关注巫术、巫医层面的实践,赖立里老师的讲座让我们看到医学人类学对于民族民间医药的另一种阐释可能。哲学概念的切入,也让我们看到跨学科的魅力所在。而在近年来人类学本体论转向的趋势下,上山采药之物也具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可能。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