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生态学院2018级举办 “讲好青年战疫故事,弘扬传承五四精神”主题团日活动
在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之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之时,为树立青年榜样,汇聚青春力量,进一步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5月2日下午,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2018级举办“讲好青年战疫故事,传承弘扬五四精神”主题团日活动,邀请2018级大学生抗“疫”志愿者刘昱歆、杨柳,重庆大学守护“后方”——为抗疫一线工作者子女在线送教公益行动志愿者张兆琳作主题宣讲,通过自身志愿服务经历,与大家分享抗“疫”志愿服务工作中的感人故事和瞬间,弘扬传承五四精神,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活动由2018级陈子涵同学主持,辅导员于传洁老师和2018级全体同学参加本次主题团日活动。
陈子涵为大家播放了重庆大学青年抗疫先锋集体--环境学院战“疫”无疆团队的一段志愿工作视频。战“疫”无疆团队是由2018级10位志愿者组成,视频讲述了他们在抗“疫”服务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他们的主动请缨点亮了无限希望、温暖了无数人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初心与使命。
第一位宣讲人杨柳同学从“初心”、“经历”、“感受”三个方面介绍了她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太乙镇莲花堰村的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村子中第一个自愿申请志愿工作的大学生,她感到无比的光荣和骄傲,同时也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起初,她在志愿服务中遇到了一些像村民的不理解和不重视这样的小困难,她会耐心的劝导和宣传,将疫情防控的政策和科学的防疫知识讲解给村民听,慢慢地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肯定。经过村子广播对杨柳同学的志愿事迹报道,更多像杨柳一样的大学生也自发加入了村庄的疫情防控志愿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力量,为抗“疫”助力。
除了身体力行在外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守护“后方”也同样重要。张兆琳在她的分享中讲到,由于身体原因,最初仅仅想“宅”在家里安心防“疫”,当她发现了“重庆大学守护‘后方’——为抗疫一线工作者子女在线送教公益”这一行动,便主动报名成为一名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送教的老师。在与小朋友的沟通中,她运用了自己的专长——剪纸,为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提供线上教学服务。随着课程推进与二人之间的交流,张兆林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小朋友的剪纸技艺也在不断提高。在三八妇女节当天,小朋友为在抗“疫”的妈妈送上了一份暖心的剪纸礼物,让妈妈感受到了来自“后方”的温暖。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大公馆社区做志愿工作的刘昱歆同学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他长达三个月的志愿服务工作。2020年1月30日—3月12日,刘昱歆主动报名成为一名社区抗“疫”志愿者,累计服务300余小时。在长达42天的志愿服务中,刘昱歆积极主动、认真严谨,努力站好疫情防控的“三员”岗位,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之抗疫决心,展“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之青春担当。作为社区“宣传员”,悬挂防疫宣传标语,累计徒步120公里、骑行180余公里进行抗疫知识的流动播报,为社区居民和周边商户300余人进行疫情政策和科学防疫知识宣传,提醒居民做好日常防护;作为社区“守门员”,在社区出入口处测量体温,对外地返渝人员进行信息登记,摸清排查社区住户信息,守护居民的美好家园;作为社区“保障员”,上门发放口罩、出入通行证,向湖北籍隔离人员、小区居民等80余户多次配送生活物资,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经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社区居民等全体人员的努力,刘昱歆家住的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大公馆社区没有一个感染者,一直保持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人数为零的良好状态!刘昱歆身体力行勇担时代使命,展现了“00”后大学生的卓越风采。
至此,环境与生态学院2018级“讲好青年战疫故事,传承弘扬五四精神”主题团日活动圆满结束。三位青年志愿者的分享为同学们带来了抗“疫”过程中属于青年的故事,不仅让同学们在这个特殊时期对自然和生命更加敬畏,更让青年学子感受到了属于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对“五四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写到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优秀的当代青年学子应当始终牢记这一点,无论国家和社会何时需要,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永作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展现青春蓬勃力量,让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