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艺术学院“三下乡”记(四):瞻仰民族文化 观古而知今朝

作者 : 艺术学院 陈龙

日期 : 2020-08-12
摘要
8月11日下午,艺术学院洛阳艺术文化考察服务队来到洛阳博物馆,开展“瞻仰民族文化 观古而知今朝”考察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洛阳历史文化的历史发展为序,对河洛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学习,对馆里的河洛文明展以及专题陈列的珍宝馆、汉唐陶俑馆、唐三彩馆、石刻馆、书画馆等进行了参观学习。

8月11日下午,艺术学院洛阳艺术文化考察服务队来到洛阳博物馆,开展“瞻仰民族文化 观古而知今朝”考察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洛阳历史文化的历史发展为序,对河洛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学习,对馆里的河洛文明展以及专题陈列的珍宝馆、汉唐陶俑馆、唐三彩馆、石刻馆、书画馆等进行了参观学习。为了让更多同学能够观摩馆里的历史文化,活动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进行。

2.jpg

服务队首先在博物馆一层参观了河洛文明展,展览分为三个展厅,从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到五代北宋时期,为参观者们展示了河洛文明演变发展的历史进行。大家不禁对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刚毅肃然起敬,在预极为简陋的环境和技术较为落后的状况不断推进河洛文明向前发展。随后大家来到二层珍宝馆,展览精选馆藏历代文物精品做集中展示,可以说都是国宝级文物,很多展品都是首次亮相,不仅丰富了大家的审美体验,也让更加崇敬古代工匠精神。接着,又来到了汉唐陶俑馆,该展览以历史时间为序,分别展示了汉代、西晋、北朝、隋唐四个时期的陶文化。展品中的尤其夺人眼目,主要展现武则天至玄宗的盛唐时期藏品,表情生动形象,展现出古人的丰富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出了陶俑馆,石刻馆映入眼帘,石刻馆以时代为跨度,从汉魏一直到唐宋、明清,有石刻雕像、佛像造像、造像碑等。题材丰富、内容多样,在这里大家深刻体会到“石头上的文化,千年不灭”。最后,大家来到书画馆,书画馆体现出了浓厚的文人画家气息,大家无数、云集古今,作品深刻反映了河洛的灿烂文明,展现了洛阳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3.jpg

6.jpg

队员向管理员请教后,得知青铜器、玉器和唐三彩是馆藏精品。叔牝方彝,青铜器中花纹比较丰富的藏品之一,叔牝方彝通体呈长方体,是一种典型的西周早期盛酒器,盖、身、座饰以云雷纹为地的三层半浮雕花纹,其盖、腹主体花纹为饕餮纹,唯口沿下、圈足及盖顶上装饰有一周凤鸟纹,纹样繁密工细,是具有中国典型铭文图案特色的精品。它是王室重器,是西周时期青铜礼器的典型之作,可见河洛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出土于河南省巩义市的唐三彩,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仍然色彩夺目。唐三彩器配色和谐,吸取了中国古代绘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创作手法和空间思维,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创作和灵感启迪有较大影响。

微信图片_20200812185433.jpg

队员白浩哲被对陶釉和泥俑深深吸引,感叹古代匠人技术之精湛,想象力之丰富,细节和整体之协调。队员陈梦圆则痴迷于馆里的唐三彩,她从自己绘画专业的角度对唐三彩进行了深入的艺术解剖与模仿,创作出了新的艺术作品。队长陈千祎作为舞蹈专业的同学,她对对形态非常敏感,在参观中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陶俑在形态与服饰有很大区别,她对形态和服饰与历史背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日后学习汉唐古典舞注入。

5.jpg

直到闭馆队员们才意犹未尽的走出博物馆,在交流中大家纷纷表示,领略到了洛阳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光辉灿烂和博大精深,不禁感叹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果然名不虚传。大家赞叹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感到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责任之重大,必须要以舍我其谁、使命在肩的精神,加紧学习,奋力向前;必须要以“民族复兴,誓作前锋”的勇气,敢于作为,勇挑重担;必须要牢记“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珍惜韶华,矢志报国。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