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大讲坛】季为民教授谈“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三大体系’的构建”
12月3日,“传媒大讲坛”迎来了第八十一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马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委员、中央网信办特聘专家季为民以“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三大体系’的构建”为题作专题报告。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主持讲座。
(季为民讲座)
所谓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季为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从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基本定位和现实问题、创新的目标方向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如何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三大体系”。
他提出,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的建设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过程。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闻学登上历史舞台并从一开始便确立了政治新闻传统和学术新闻传统两个起源,并由一批著名新闻学家不断发展而走向成熟。同时期共产主义的传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新闻事业欣欣向荣,继承了革命战争时期的优良传统,借鉴了苏联新闻工作的经验和模式,建设出了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新闻学。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学术研究正常化,新闻学研究逐渐回归“新闻本位”,对一些本体问题进行多元化探讨,构建起独特的学术话语和知识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新闻学的研究创新站在了一个新的时代起点上。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也为新闻学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季为民强调了中国特色新闻学对于中国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新闻学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发挥着全局性影响和指导作用,要加强研究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传播规律。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新闻事件创新具有指导作用,并通过不断发现和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对治国理政、定国安邦发挥着深刻意义。新闻学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知识产生具有独特贡献,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闻的天然学术家园是人文学科和人文取向的社会科学,学科交叉越来越频繁,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多个领域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他也指出理论创新需要强化问题意识,尤其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现理论创新,核心是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当前重点研究关注的问题和方向应当回归新闻传播活动研究的最初定位,从新闻产制和新闻获享这两个方面归纳。在新闻产制方面,应重点研究传媒生态系统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政治逻辑和社会功效以及新闻人的职业适应与调试。在新闻获享方面国家和社会如何保障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的传播供给核心公信力实现。
围绕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创新目标方向,季为民阐释了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的基本定义,剖析了三者的关系。他认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学科体系是基础,学术体系是核心,话语体系是学术体系的表征,也是学科体系的载体,并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出发对“三大体系”展开研究。对此,他提出三个创新目标方向。第一,继承性与民族性,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二,原创性与时代性,确立理论自信,推动理论创新,关注时代命题;第三,系统性与专业性,新闻理论是各学科交叉融合,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设计具有系统性,但仍要遵循新闻实践和知识学习的专业规范,时刻追求体现“三大体系”构建的专业性。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吸取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资源,融汇东西方新闻传播科学成果,逐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走向成熟。
(董天策主持讲座)
在交流互动环节,季为民教授针对学生提出的关于新闻事业与政治的关系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