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四新”背景下“卓越计划”再起航会议
2021年6月25日上午,学校在经管大楼101会议室召开“四新”背景下“卓越计划”再起航会议。来自32个学院的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教学秘书及教学办主任、“卓越计划”专业负责人、“卓越计划”专业学生代表以及企业代表近100人参加会议。副校长廖瑞金做主题发言,本科生院院长李正良做主题报告,“卓越计划”专业负责人代表介绍建设经验,“卓越计划”专业学生代表分享学习感受,企业代表提出了新时代对工程教育改革的希望。会议由本科生院副院长罗远新主持。
廖瑞金指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实施的一项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其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2010年至2020年为“卓越计划”1.0阶段,我校有13个专业入选,历经10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卓越计划”1.0的建设经验,开启“卓越计划”2.0的建设新征程,为学校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引领示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卓越计划”专业负责人代表介绍了建设经验、建设成效以及对“卓越计划”2.0的思考与规划。王志军教授重点介绍了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的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实施全新的“2.5+0.8+0.7”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将现场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统一起来;通过“顶层”设计,进行深度的课程整合,减少课程门数、缩短教学学时、新开前沿课程,编写出版卓越系列教材;通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保证校企联合培养质量。钟将教授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班以强调系统能力、小班授课、校企协同培养等为特点的培养方案与实践,以及企业学习累计时间超过1年的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模式。翟俊教授重点介绍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在课程体系优化调整、工程背景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合作培养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卓越计划”专业负责人代表表示,“卓越计划”班学生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浓,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出色,在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多次获得大奖。“卓越计划”2.0应围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培养具有重大风格的卓越创新型人才。
“卓越计划”专业学生代表分享了学习体验与收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戴翔表示,“卓越计划”强调实践的培养特点,使得在校学习期间有更多机会深入优秀企业进行深度实习实践,不但有效提升了自身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极大拓展了对行业前沿的认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李紫荆表示,“卓越计划”深度的企业实习、校企教师的合作指导、团队协作的学习实践,使得自己和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得到很大提升。建筑学专业学生康善之表示,“卓越计划”校企联动的设计课程、面向国际的学术活动和走向一线的工程实践,使得在校期间就得以学以致用、在真实项目中历练,不断扩大视野、提升能力。
与“卓越计划”专业有长期深度合作的企业代表提出了新时代对工程教育改革的希望。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土木类专业认证委员邓小华认为,“卓越计划”是高端工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继续以实施“卓越计划”2.0为契机,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要强化知识面拓展、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西南区副总经理朱映认为,当今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但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我们仍然存在受制于人的问题,一大批国内企业正致力于奋起直追。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学校是人才的源泉。希望学校高瞻远瞩、未雨绸缪,通过实施“卓越计划”2.0引领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标准、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人才。
李正良做了题为“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未来教育——“四新”背景下卓越计划2.0的探索与展望”的主题报告。李正良回顾了“卓越计划”1.0的实施背景、主要目标、重要举措及培养特点,总结了学校的实施成效;分析了“卓越计划”2.0的实施背景、建设理念、建设思路及实施规划。李正良指出,在“卓越计划”1.0阶段,我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组织构架和政策经费支持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科教师队伍建设、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卓越计划”毕业生广受欢迎。面向已经到来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随着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启动,我们在深入总结“卓越计划”1.0经验的同时,必须开启以新工科、新文科为特征的“卓越计划”2.0建设征程。李正良认为,“卓越计划”2.0应突出四个理念:“服务国家战略”理念、“对接产业行业”理念、“引领未来发展”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李正良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是工程教育的核心问题,“卓越计划”2.0应注重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的有机统一,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追求平衡,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5C(Creativity,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Continuous Learning Ability)核心能力,以及基于4I(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Individualization)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持续改进是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的内涵。
廖瑞金为“卓越计划”专业毕业生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