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重庆日报》刊发重庆大学工程科教战略研究中心严艳萍副教授撰写文章

日期 : 2023-01-16
摘要
近日,重庆大学工程科教战略研究中心严艳萍副教授撰写的文章《解码中国式现代化 | 从四个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义》被《重庆日报》理论版录用并刊发。

近日,重庆大学工程科教战略研究中心严艳萍副教授撰写的文章《解码中国式现代化 | 从四个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义》被《重庆日报》理论版录用并刊发。该文章深入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及要义,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制度逻辑证明了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全方位现代化,追求的是全面丰富、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体现出开创性的时代价值、世界价值、人类价值;同时该文章还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及未来五年、2035年奋斗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出了目标、路径和保障建议。

图片1.png

全文如下: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念兹在兹的历史宏愿,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科学谋划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讲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讲透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讲清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党的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发展,为我们把握现代化、推进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义,把全市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努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华大地,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制度逻辑。一是从历史逻辑看,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早在建党初期,陈独秀、瞿秋白等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曾在相关文章中探讨“现代化”概念;新中国成立后,从建国初期周恩来初步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一以贯之,朝着现代化目标的努力一以贯之。二是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理论基础有本质不同。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本质是社会进化理论,把现代化看成是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升级的过程。而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强调的是在准确把握不同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形成了现代化理论的全新范式。三是从制度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之治”较之于“西方之治”的最大优势。新时代新征程,只有不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才能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以强烈的政治凝聚力提升人民的发展自信心。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全方位现代化,追求的是全面丰富、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一是全面丰富,即物的全面丰富。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物的全面丰富作为基础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聚焦14亿多人口的整体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对物的全面丰富提出了更高要求。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促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二是全面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在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框架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本质上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统治的地位。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突出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本质相通,与党的根本宗旨相互贯通。三是全面进步,即社会全面进步。我国要用几十年时间完成对西方国家几百年现代化历程的“后发赶超”,面临短时间内多重任务叠加的考验,必须超越西方单一导向、线性趋向的发展模式,走并联式发展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新形态、提供新选择,具有开创性的时代价值、世界价值、人类价值。一是时代价值,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使科学社会主义继续焕发真理力量。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变迁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马克思主义真理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二是世界价值,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保持独立与追求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发展迷思,证明了世界上没有可供照搬照抄的现代化模式、没有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标准,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三是人类价值,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坚定维护人类和平、世界繁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应是文明之间交流融合、包容互鉴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传承“天下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文明交流、冲破文明隔阂,深化文明互鉴、反对文明冲突,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目标、实践路径、实践保障。一是实践目标,把未来五年和2035年奋斗目标有机贯通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着眼未来五年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着眼到2035年的中远期发展,描绘了八个方面的总体目标。这些目标设定,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实践路径,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这些重大部署,把补短板、锻长板、筑底板统一起来,把识变、应变、求变贯通起来,集中体现了办好自己事情的要求,是立足自身力量基点作出的科学决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路径遵循。三是实践保障,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十年磨一剑”,“打虎”“拍蝇”“猎狐”同向发力,正风肃纪反腐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依靠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的清醒认识,必将更好地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纵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作者分别系重庆大学工程科教战略研究中心副教授、重庆大学工程科教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