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桷逐能锋”实践团开展重点企业走访活动

日期 : 2025-08-28

7月至8月,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桷逐能锋”实践团先后走访四川省宜宾中车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宜宾光原锂电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宾光原”)、宜宾锂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团深入储能、核电、锂电等新能源核心领域,探寻产业创新密码,共话人才培养路径,让青春在服务国家能源转型的实践中锚定成长坐标。

走访宜宾中车:解码储能领军者的“硬核实力”与创新基因

实践团首站抵达宜宾中车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公司综合市场部部长沈平的带领下,成员们先走进企业展厅,展厅内,“创新成果墙”上的成果引人注目,成员们深刻地体会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重大战略深意。

1_副本.jpg

走进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的高效运转更直观展现了中车的产业实力。

随后的校企座谈会上,中车生产技术部部长刘伟定明确指出,储能产业爆发式增长急需“懂材料、通技术、善创新”的青年人才,尤其青睐电化学材料、轻量化材料方向毕业生;重庆大学校友、质量工程师邓小波结合自身经历强调,“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根本,材料成型、机械精度设计等课程在工作中随时能用到”。

2_副本.jpg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洁也介绍了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以及校地合作的相关情况。

探秘中核建中:感悟“强核报国”使命与技术突围之路

实践团走进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深入核工业生产一线,亲身体悟“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使命担当。核工业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基石,而青年人才正是这一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3_副本.jpg

座谈会上,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秦飞回溯了企业60年奋斗史。“核燃料元件制造融合了粉末冶金、焊接热处理等多领域尖端技术,当前最缺‘材料+AI’复合型人才。”重庆大学校友、二分厂党总支书记杨焕明结合企业从困境突围到行业领跑的经历,点明技术瓶颈。科技与信息化部李莎则以自身从一线操作员成长为知识产权负责人的经历,勉励学子“扎根实践、知行合一”。

在企业展厅,从“华龙一号”的自主创新历程,成员们系统了解了我国核燃料循环产业链70年发展史。生产车间有序的操作,诠释着核工业“毫米级误差即生死线”的严苛标准。0.3-0.6mm超薄锆合金带材的微米级加工精度,让“责任担当”四个字变得具体而厚重。

走进宜宾光原锂电:触摸锂电材料“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链条

实践团探访宜宾光原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探寻锂电材料产业化轨迹。成员们见证了完整的研发链条。 

5_副本.jpg

“间歇法适配常规生产,连续法实现高效连续化,半连续法专攻大颗粒产品均一性。”技术人员的讲解,让成员们体会到新能源材料研发的严谨——从配方微调至工艺迭代,每一步都回应着“自主掌控能源核心技术”的战略要求。展厅内,光原锂电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校企座谈会上,双方围绕锂电产业与人才培养深入交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介绍,宜宾光原以锂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覆盖“矿产→材料→电池→回收”全产业链,三元锂电产品在安全性及产业化速度上领先。

“锂电亟需新鲜血液,年轻人才要以创造力推动行业革新。”邢王燕副总监强调,公司愿与高校开展合作培养。

青春感悟:在能源浪潮中锚定成长坐标

重庆大学“桷逐能锋”实践团赴宜宾开展新能源产业调研,深度走访中车储能、中核建中和光原锂电等企业,切身感受行业发展脉搏。

实践团在中车了解了电化学储能体系差异,认识到夯实电化学理论对应用场景适配的重要性;在中核建中,成员直观体会到材料制备技术与工艺优化的核心价值;在光原锂电产线,大家意识到需兼顾材料理论与工程实践,才能提升创新能力。

此次实践坚定了同学们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他们将继续深耕专业、学以致用,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

来源:材料学院新闻宣传中心

来源 : 材料学院新闻宣传中心

编辑:曹蔚

审核:黄思   刘卜玮   

责编: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