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第一届人工智能赋能城市防灾减灾、建筑防灾减灾教学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召开

日期 : 2025-09-14

2025年9月14日,“第一届人工智能赋能城市防灾减灾、建筑防灾减灾教学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建筑馆国际会议厅召开。会议由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主办,该校建筑技术科学系、城市规划系、智慧疏散与安全研究中心承办,核心围绕“城市安全背景下城市规划与建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展开讨论。

会议由重庆大学李云燕副教授主持。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翁季教授、周铁军教授分别致辞,指出当前教育体系在安全防灾领域存在“系统性缺失”与“内容碎片化”问题,强调需将安全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教学重构打造全面、多维度的安全教育模式,并探索与智能技术的融合路径,扩大安全教育覆盖范围。

李云燕副教授主持.JPG

李云燕副教授主持

翁季教授致辞.JPG

翁季教授致辞

周铁军教授致辞.JPG

周铁军教授致辞

全体代表合影.jpg

全体代表合影

研讨环节中,重庆大学张海滨副教授、李云燕副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张海滨以“系统安全观导向下的城市安全设计教学探索”为题,李云燕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的城市韧性安全本硕贯通式课程群建设”,二人分享AI课程建设经验,明确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必要性:需构建“系统化、多尺度、理论实践结合”的新教学体系,编写配套教材,将智能技术融入教学研究,培养应对城市安全挑战的复合型人才。

随后,“人工智能赋能防灾减灾”教改项目参与单位专家发言: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泳、光辉城市(重庆)科技有限公司CEO宋晓宇、天津大学左进副教授、同济大学戴代新副教授等,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等话题建言献策。

张海滨作主题报告.JPG

张海滨作主题报告

研讨会以圆桌讨论收尾,采用“专家对话+青年教师交流”互动模式,学者们从实践视角、人才培养、教学手段革新、教育体系改革等维度分享经验、提出建议。周铁军教授总结时强调,需保持教学热情,通过数字化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方法并加强高校合作,走出“特色+质量”的教学路径。会议在热烈掌声中落幕。

此次研讨会搭建了跨学科、产学研融合的交流平台,聚焦AI在防灾减灾与教学改革中的前沿应用。通过专题报告与圆桌讨论,明确了智能技术驱动下教学体系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跨领域合作的路径,为防灾减灾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实践方向。未来,AI与防灾减灾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教学内容更新、方法创新及学科完善,各方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加速智能技术教学转化,构建前瞻性课程与教材体系,为城市安全韧性提升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来源:建筑城规学院

作者:胡爱玲

作者 : 建筑城规学院 胡爱玲

编辑:曹蔚

审核:张辉   徐珺琢   

责编: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