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2025电气工程学院院(校)长论坛在重庆举行

日期 : 2025-09-14

9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联合主办,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承办的2025电气工程学院院(校)长论坛在重庆举行。本届论坛旨在探讨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科研攻关的范式改革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路径。通过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共享,为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凝聚新共识、注入新动能。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杨庆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陈梅,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的200余位电气工程学科的院(校)长、学者以及电气领域头部企业专家参加论坛。开幕式由重庆大学副校长李剑主持。  

1.png

大会现场

杨庆新在致辞中强调,当前我国正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新能源革命与科教强国建设,电气工程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石,直接影响国家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大局。他指出,高校电气工程学科要聚焦“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加强跨学科融合、产教协同与贯通培养,造就适应能源变革与智能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同时,应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新型电工材料、智能装备、新型电力系统、多能互补等重点方向,加强有组织科研,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

2.png

杨庆新致辞

陈梅在致辞中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电气工程学科作为推动能源转型和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肩负着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使命。她强调,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电气工程与物理、材料、信息、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协同创新,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高水平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与工程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国家能源转型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与科技支撑。

3.png

陈梅致辞

舒立春在致辞中指出,重庆大学始终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已构建起覆盖能源、制造、信息等多领域的学科体系,展现出强劲的学术实力与发展潜能。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始建于1935年,依托多个国家级平台,深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十五五”新征程,重庆大学将积极应对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深度融合的时代机遇,持续优化学科布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有组织科研,与社会各界携手为中国式现代化和电气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重大”力量。 

4.png

舒立春致辞

大会报告分别由重庆大学副校长李剑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杨旭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齐磊教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李虹教授分阶段主持。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李文沅深入剖析了AI对电气工程领域的深刻冲击,强调其引发的深度变革与学科体系重构路径。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何正友教授系统阐述了以有组织科研推动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的协同机制,分享了学校与团队在实践中的创新举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主任郑雁军重点分享了2025年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布局与重点支持方向。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教授提出面向新时代电气能源人才培养的书院制改革思路,探索跨学科融合育人新模式。湖南理工学院校长曾祥君教授介绍了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真型试验场的实践经验,强调通过实战化平台培养电力领域新质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电气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西安交通大学李盛涛教授从学科顶层设计出发,探讨了电气工程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与实施框架。

李文沅.png

李文沅作报告

5-2.png

何正友作报告

5-3.png

郑雁军作报告

5-4.png

康重庆作报告

5-5.png

曾祥君作报告 

5-6.png

李盛涛作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毅教授深入阐述了面向“三航”电气化急缺人才的本研贯通培养改革路径与实践探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主任严剑峰系统介绍了中国电科院在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深度融合方面的战略布局与创新实践。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守相教授分享了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与电气信息双向融合的科创导向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经验。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亚东教授介绍了“三核并育、三策并驱、三措并励”的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新范式。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管乐诗教授全面介绍了该校电气工程学科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方面的创新举措与建设成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胡建林教授分享了面向能源转型需求的智慧能源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与体系构建。 

6-1.png

刘毅作报告 

6-2.png

严剑峰作报告 

6-3.png

王守相作报告 

6-4.png

刘亚东作报告

6-5.png

管乐诗作报告

6-6.png胡建林作报告

专题研讨环节分为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人才培养两个主题进行。在有组织科研专题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科研与产业创新耦合机制、自由探索与有组织科研平衡路径、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高水平科研平台与团队建设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了各单位在科研范式转型、战略方向布局、协同机制创新与资源配置优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制度突破。在有组织人才培养专题论坛上,与会专家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数智化教育转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跨学科实践能力提升等内容,交流了各单位在培养体系重构、课程教材建设、导师队伍建设、产学研协同育人等领域的创新举措与实施成效。 

7-长安参观.png

长安汽车数智工厂参观交流

论坛还组织参会代表赴重庆长安汽车数智工厂参观交流。

来源:电气工程学院

作者:高萍

作者 : 电气工程学院 高萍

编辑:曹蔚

审核:沈晗   徐珺琢   

责编: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