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史“活”起来 重大“坚韧”文献展成新生入学教育必修课
2025年9月4日至10月12日,重庆大学举办了“坚韧——重庆大学抗战档案文献展”。展览自开展以来反响热烈,不仅实现了对2025级全体本科新生的全覆盖参观,还累计接待了校内外企事业单位、师生党支部等团体参观人次超过7500人,已成为校园内一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的“活教材”。
本次展览以“坚韧”为主题,精心选取170余份珍贵档案文献,依托“烽火岁月”“家国情怀”“砥砺前行”“赓续文脉”四个篇章,系统展现了特殊历史时期的重大记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重庆大学师生秉持教育报国初心,在艰难险阻中赓续文化火种,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峥嵘岁月。这些带有历史温度的档案,不仅深刻诠释了重庆大学百年以来一脉相承的“坚韧”精神,更将静默的史料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精神滋养,成为激励今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生动教材。
展览既聚焦学校在抗战烽火中的办学坚守,更着重凸显重大师生的责任担当。现场展出的重庆大学抗敌后援会宣传足迹、支援前线的募捐活动档案、学生投笔从戎的登记名册,以及师生参与战时科研的成果等史料,清晰印证了重庆大学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使命与抉择:始终将教育使命与抗战救国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成为后方院校投身民族救亡运动的典范。
本次展览作为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学校组织全体本科新生分批参观,引导大家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感悟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特别组建了一支由24名新生构成的讲解员队伍,他们在军训期间以高昂热情投入准备,仅用三天就完成系统培训并上岗。这些新生讲解员用同龄人视角和鲜活语言,为参观带来了富有感染力与亲和力的体验。这种“朋辈互育”模式,有效提升了育人实效,让“坚韧”精神在讲述与聆听中生生不息。
“准备讲解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校史,先辈的爱国精神让我深受震撼。”新生讲解员王伟舟说,“把这份感动传递给大家,让同学更懂校史、更爱母校,很有意义。”一位2025级新生也表示,即便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重大仍坚持保障教学科研,引进学者、完善课程,为国家重建储备人才,“这让我感受到‘重大人’的使命与担当从来不是口号,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行动。”
此次展览是校馆合作、资源共享的成果,也为学校立德树人和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生动载体。展览为新生入学教育注入了鲜活的校史素材,助力学生理解校史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同时通过向社会开放,搭建了高校服务社会、传播红色文化的桥梁,履行了大学在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中的使命。
本次展览由学校档案馆联合党委宣传部、科学城校区党工委、科学城校区管委会、图书馆共同打造,并得到了重庆市档案馆的鼎力支持。
来源:档案馆
作者: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