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虎溪校区星期日讲座开讲 鹏宇老师主讲《孔子的身世之谜》

日期 : 2016-04-17
摘要
2016年4月17日上午10点,虎溪校区星期日讲座本学期第一讲在综合楼126学术报告厅举行,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鹏宇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孔子的身世之谜”。

2016年4月17日上午10点,虎溪校区星期日讲座本学期第一讲在综合楼126学术报告厅举行,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鹏宇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孔子的身世之谜”。星期日讲座由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党工委、虎溪校区管委会和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主办,虎溪校区管委会学工办、沙坪坝区图书馆承办,每学期举办四期。

image001.jpg 

至圣先师的身世之谜

孔子究竟是哪国人呢?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所以,孔子的先祖是宋朝的贵族,但到他的父亲叔梁纥这一代时,家族已经非常没落。由于春秋时期的姓氏和现在有很大的区别,姓表示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姓的作用是“别婚姻”,而氏的作用是“明贵贱”。鹏宇老师特别强调到,孔子不是姓孔,而是子姓孔氏,因为孔子的祖先是宋人,宋国姓是“子”姓。

鹏宇老师介绍,孔子的父母年龄差距很大,这样老夫少妻的组合在当时的社会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史记》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从这样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和他母亲的地位很低,而更为可怜的是,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年幼的他随母亲和哥哥一起自陬邑而迁曲阜。

 image003.jpg

 

求学若渴,来之不易

鹏宇老师介绍,迁到鲁国后的日子是孔子最快乐的时候。当时的鲁国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空气中都弥漫着“礼”的气息,有记载:“季札观礼(听《诗》),同时鲁国还保留了完备的文化遗产 ,比如韩宣子使鲁(见易、春秋)等等。孔子就是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鹏宇介绍到,当时的孔子不是贵族,生活非常清贫,也没有名分,甚至不能参加父亲的祭祀,但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很小就去兼职,给人家丧礼上吹唢呐,啥都干,废寝忘食的学习。

接着,鹏宇老师补充道,“孔子当时的学习环境和感受,可能是我们这些随时能接触到优秀资源的985学生无法想象的。”

 

儒学的真正内涵

在鹏宇老师看来,儒学的真正内涵就是孝和仁,孝即孝道,仁即爱人。孔子十七岁时,母亲过世,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生活来源没了,心灵的慰藉没了。当时孔子唯一的愿望就是替母亲“正名”,想让母亲和父亲合葬,但他从来没参加过葬礼,也不知道爸爸葬在哪里。孔子曾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之爱,家庭之温暖对于孔子来说则很奢侈。

鹏宇老师介绍,今天我们讲儒学、国学主要是想在现代社会中,提倡大家以儒者情怀安顿身心、情寄天下。中国古代历来讲求内儒外法,法是规则,儒是规矩、是社会制约、是道德。鹏宇老师希望大家在短暂和轻微的生命背后,刨除一切假象,拥有理智的信仰和想象的幸福,为自由的思想献身,而不为别人的癫狂,去思考大环境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因为:“你们光明,世界便不再黑暗!你们热情,社会便充满希望!”

讲座最后,鹏宇老师就学生的提问进行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