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曾孝平:一片冰心在教学
自从1982年留校任教,时光荏苒,35年的从教生涯让一个青春小伙成长为一位成熟有魅力的睿智学者。曾孝平,全国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的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用对教师身份的忠诚,谱写了一段精彩的人生故事。
教学是教师的本分
“教学是教师的本分,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科研能力是做好一个教师的本事之一,有本事还要坚守本分”,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一直是曾孝平所秉持的教育理念。
曾孝平认为,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适应未来、驾驭未来。而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处处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潜质,让学生自省、自律、乐学、善学。
“从事科研,也是为教学而服务,因为我提倡立足教学搞科研,科研成果促教学。”曾孝平认为,一个工程学科的教师,必须要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经验,我们团队一个青年教师计算机能力很强,但在做一个射频功放时,功率一直提不起来,我给他设计了一个电路并调试成功,他感言“模拟电路还是曾老师功底深”。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工信部民用飞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课题30多项,项目经费2000多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一项。2次获得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授权发明专利1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他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他指导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航空通信网络模拟平台设计”“胎儿心电提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GSM的汽车防盗实验系统设计”“基于图像识别的自动报靶系统研究”等都源于他的科研项目。
曾孝平从自身经历出发,“我很荣幸上大学时进入重庆大学‘电工学师资班’,师从于全国知名的原校长江泽佳先生,毕业试讲时,治学严谨的江先生的鼓励给了我当‘好老师’的信心。他告诉我,教为不教,就是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能通过自主学习,迎接挑战,把握未来。”曾孝平回顾他踏入教师生涯的第一步。
“刚上讲台时,如果我的课程安排在上午的第三、四节,我总在第一、二节时间里在实验室进行预讲,尽管没有一个听众。”做足课前的准备,琢磨每一堂课“讲什么,怎么讲”,“追求讲课艺术的精彩,追求听课学生的共鸣成为了我人生的无穷乐趣”。
做学生前进路上的领路人
“学生进来是一张白纸。很多学生入校后进入通信工程专业学习时,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对本专业并不清楚,专业选择依赖他人,学生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普遍存在对专业“干什么”不清楚,“学什么”不明确,缺乏“专业”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迷茫。在新生研讨课时,很多学生都把网上的印有通信工程民工施工挖坑道布线的照片拿出来解释他理解的通信工程,流露出一种失落情绪,好像最多到移动公司上班。我给他们讲了我国大唐公司在3G通信标准建立取得的成就,华为公司在网络设备和终端上取得的成就,讲核心技术的开发,讲到我们面临的压力我国的大多芯片都靠进口,最大的进口大宗商品是集成电路,他们非常激动,我看到了爱国激情的热血涌动和要拼一把的决心,我为他们高兴也为自己高兴。”曾孝平说。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本能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坚持“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提出了自主定位、主动学习的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反映课程难度和学习认知规律的CIS课程查询系统,“学习”、“实践”和“课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走出了一条创新实践为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1个。
针对学校工程教育科学化,工程实验实践弱化,工程企业实习虚化,学生与工程严重脱离,他组建了汽车电子创新实践平台,加强学生工程实践,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体验构思制作与调试的经历,对专业有兴趣、有信心。
一位黄姓博士生研究生说:“曾老师在学术上是我们的榜样。有一次我发了一封问题邮件,当时已经有点晚了,而且曾老师还在外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所以我以为要最快也要第二天才能得到答复。谁知道,当天深夜曾老师回到实验室,非常仔细详尽地回复了我的邮件。”
如今,曾孝平退出了院长岗位,他作为学院的学科带头人和很多社会兼职知名专家,面对科研和繁忙社会工作,仍然没有放弃本科生的教学,他是重庆大学学生无记名投票中选出的全校“前50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之一。
指导青年教师不遗余力
谈到对青年教师的希望,曾孝平说,现在的青年教师大多是博士,他们理论基础、计算机能力和外语水平都比我们当年留校时要好,由于教学工作成绩不像科研那样容易显示,容易评价,甚至难以得到认可或不能认可,教学很难沉下去。我要求教师牢固树立“培养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要务”的思想,针对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学科基础教学内容和加入电子信息技术新知识的学时矛盾等问题。
2000年以来,曾孝平带领一批年轻教师,在全国率先开展课程改革,老师既讲理论课又讲实验课,保证了内容融合贯通、理论与实践并重;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在教案准备、讲课艺术及技巧、重点难点的讲解、疑难解答、课程与专业的结合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指导,把讲课作为高校教师的铁门槛,严把试讲考核,经常去看课听课,及时交流帮助他们成长,带出了一批“真传弟子”,指导青年教师在重庆大学青年教师第一二三届教学基本功比赛中,他指导的青年教师获得讲课比赛2个一等奖,二、三等奖各一个,去年先后获得两个全国讲课比赛二等奖。
作为重庆市电子设计专家组长,全国电子设计专家组专家,他每年投入大量的精力组织各类竞赛,除国家竞赛年在竞赛征题、赛前培训、测试方法的确定,评分标准的制定及赛区的评审等工作外,还参与组织了“重庆市大学生“盛群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西南地区“飞思卡尔智能赛车” ;研究生创新设计大赛,寻求企业赞助支持重庆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他还先后发起组建了“西南地区高校电子技术&电子线路研究会”,重庆市高校电子技术研究会,推进高校教师的交流合作,推进创新实践活动。
这些竞赛培训和锻炼一大批青年老师,提高重庆地区学生科技竞赛的水平和创新能力。团队在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和国内大赛中,学生获得多项国际国内竞赛大奖,处于国内前列。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奖项达有131人次,其中获得“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第一名)、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一等奖3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信息安全技术专题邀请赛全国三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重庆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学生在工程化实践项目中获得一次成功的工程设计经历,增强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管理岗位上作出新贡献
曾孝平认为,学院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学院的发展有赖于教职工创造性智慧的发挥,正确认识评价和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价值,人才制度和政策必须以教师为本。
曾孝平说,院长就是一个用乱石砌墙的泥水匠,要了解每个职工长处,并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长处,使每个职工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感到有奔头,使其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他感到比较欣慰的是,通信学院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将教职工的个人利益与学院利益是较好的融合在一起。
但对于曾孝平而言,时间永远不够用。在21年前他就被检查出有严重的胃出血、胃溃疡。1996年曾孝平在外地参加一个会议,在考察实验室建设途中而晕倒,被送往医院治疗。从那时起,医生们曾多次告诫曾孝平,溃疡的形态不好,且位置是癌症多发区,要警惕“癌变”,要马上手术等,特别是2005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现场评估前,医生检查后严肃下达警告,主管副校长得知也命令放弃工作。这些要求和一件又一件“急”待解决的事迫使他不敢放下肩上的教学和科研重担,“每年寒假和暑假都有各种准备和安排,我难以按照医生的要求来坚持治疗,疼痛难受时忍忍就过去了。”十多年严重患病并没有让曾孝平暂时的放弃工作而进行系统的治疗,在他认为尽快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和根据实际需求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让育人的成效在数千上万学生中收益,这种不懈的追求使他忘记了自己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