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重庆大学-香港大学“中国城市与住房发展”工作坊系列学术活动顺利召开

日期 : 2019-10-06
摘要
2019年10月4日至2019年10月7日,由国家教育部港澳办“港澳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资助、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主办,青年学术委员会协办的重庆大学-香港大学“中国城市与住房发展”联合工作坊系列学术活动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顺利展开。

2019年10月4日至2019年10月7日,由国家教育部港澳办“港澳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资助、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主办,青年学术委员会协办的重庆大学-香港大学“中国城市与住房发展”联合工作坊系列学术活动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顺利展开。工作坊由香港大学何深静教授与重庆大学徐苗副教授联合主持,整个活动共包括3场专家讲座,1场由重大和港大各3名博士参与的博士论坛,以及一系列城市考察活动。

合影.jpg

5日上午8点半,工作坊在建筑城规学院国际会议厅正式展开。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谢辉教授在会前进行了简短的欢迎致辞。随后,学院杨宇振教授进行了第一场,题为“生产新空间:近代重庆建市划界、冲突及其意涵”的讲座。杨宇振从对比川渝两地在结构格局和现今的城市定位等方面的差异开始,提出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城市变迁发展带来的影响,并通过对重庆百年来变化过程的研究,来试图了解国家层面城市变迁的过程。杨宇振在讲座中分别从“新空间:从‘商埠’到‘市’”,“省市县划界及其冲突-重庆”和“空间与现代性的生产”三个部分进行阐释,以重庆市的历史发展和行政级别的变迁为切入点,表明建市过程中省市县划界的历史,是划界空间以生产现代性的过程,其历史路径有着清晰的脉络。随后,重庆大学建设与房地产管理学院王林教授进行了第二场讲座,题目为“重庆公租房”。王林以底特律,克利夫兰等城市的落败为例阐释了保障性住房产生的原因及过程,介绍了现今中国保障性住房结构和措施,并以重庆民心佳园等公租房小区为例,着重介绍了重庆公租房体系的特点,规划布局原则,建设标准和建设资金筹措的渠道。讲座尾声,两位教授在与在座嘉宾与听众展开了相关讨论。

3.谢辉副院长致辞特写.jpg9.杨宇振教授讲座特写.jpg 19.王林老师讲座特写.jpg

4.听讲座的各位同学老师.jpg

 5日下午,工作坊师生参观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听展馆工作人员介绍了重庆市“两点,两高,两地”的发展规划格局,全面认识了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重庆取得的巨大成就。随后,一行人参观了朝天门码头的来福士广场,领略了两江四岸的壮丽夜景。

公租房参观1(徐苗蒋文老师).jpg规划展览馆.jpg

6日上午,工作坊的硕士学生在徐苗和蒋文老师的带领下继续考察了位于北碚的两江新居公租房项目,就重庆公租房的建设,管理及人员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等,在现场为港大学者做了深入的解读。下午,重庆保障房社区、渝中区老旧社区等社区建设项目。下午,考察组来到渝中区嘉西村社区改造项目,在重庆大学研究生景晓婷的讲解下,全面了解了根植于重庆本土的山地社区成功改造的实例。

湖广会馆1.jpg

嘉西村.jpg

 博士论坛在6日下午进行。论坛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肖竞副教授主持,来自香港大学的蔡荣博士、张梦竹博士和严祥博士同来自重庆大学的杨迪博士、王华博士和靳泓博士分别进行了发表与与交流。首先,蔡荣博士以《为什么城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存在差异?——来自上海的证据》为题,从权利与规则的角度向在场学者讲述了国内外的业委会在角色内涵与社会职能上的异同。

1.主持人肖竞副教授主持论坛开始.jpg3.香港大学蔡荣博士特写.jpg8.重庆大学杨迪博士特写.jpg11.香港大学张梦竹博士特写.jpg13.重庆大学王华博士特写.jpg15.香港大学严翔博士特写.jpg17.重庆大学靳泓博士特写.jpg

接着,围绕“计划型城市到经营型城市的公共空间生产研究”这一主题,杨迪博士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他先从公共空间的竞争性与排他性出发,论述中国在计划型到经营型时期城市公共空间布局特征的转变过程与现象。他提出,可以通过征收持有行地租,鼓励新开发,分时段开放已有俱乐部产品等措施改善公共空间生产机制。张梦竹博士带来以“构建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弱势地位,女性对暴力的恐惧对女性夜间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为题的演讲。她以女性运动的发展背景为引探讨男女出行差异产生的原因,指出社会关系中性别结构的偏向导致了日常出行中的性别差异。她向我们分享了关于出行行为研究的调查问卷和数据模型分析,并指出害怕情绪产生的主要与性别,宗教,年龄,社会身份及居住地等因素有关,且女性的害怕情绪确实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女性对出行的选择。王华的演讲题目是“中国城市住宅的历史演变,现实困境与协调机制”,他通过审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城市住区的社会关系与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了转型期中国城市住区协调发展出现的矛盾,指出中国城市住区必须结合社会规划及政策制度的支撑,构建住区社会空间多级协调的解决机制。严祥博士在“康复性景观与健康旅游的协同演化: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讲座中分享了他对长寿乡巴马县的案例研究。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角度,他分析了康复性景观是如何发挥康复效用的,以及康复性景观的与健康旅游的协同演化作用机制。最后一位演讲者靳泓博士的分享题目是“空间包容性理论下的非正规城市治理研究——以重庆沙坪坝饮水村为例”,通过讲述饮水村正规居住空间与经济空间的特殊性,引出其对非正规城市的治理思路。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何深静教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徐苗副教授、蒋文等三位老师作为讨论嘉宾对发表内容进行了点评。

6.何深静教授就蔡荣博士的研究进行讨论.jpg

 6日晚7点半,香港大学何深静教授带来了讲座《产权作价?中国非正式住房市场研究》。讲座由蒋文老师主持,王林与徐苗在讲座后进行了讨论。何深静以北上广深的高房价背景为引,介绍小产权房的概念及出现的原因。接着,从产权价格由交易成本决定,而交易成本由不确定性决定的理论假设出发,研究通过数据爬取和数据模型分析,分析了决定小产权房价格的开发、交易、管理等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对中国非正式住房市场的定价研究有着巨大借鉴意义。

19.何深静教授特写.jpg

本次工作坊的圆满完成,在增进重庆大学与香港大学城市研究的学术与教学交流外,也让香港学生有机会实地体验到重庆城市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包括解放碑、朝天门、江北嘴等新区的经济发展,也包括老旧社区更新、公租房等对民生的保障,获得了工作坊师生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