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中心举办 “家庭治疗初级”第二阶段培训
作者 :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向青青
12月11日-13日,心理中心在B区勤工楼组织了18学时家庭系统治疗初级第二阶段培训。本次培训特邀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杨辉教授和范征莉教授主讲。我校部分心理育人工作业绩突出的专兼职咨询师、课程教师及辅导员参与培训。
培训首日,范征莉引导大家从传统的问题取向中抽离出来,更多的聚焦于资源取向,帮助学生群体看到他们已有的心理品质和人际物质资源,并将资源具体分为了个人资源、家庭资源、社会结构资源、社会文化资源。范征莉结合个案,指导学员们运用提问技术、积极再定义、量化等技术为案主寻找积极资源。大家通过分组讨论更加深刻的体验到了资源取向的优势和好处,“用问题导向的思路可能会促进病态、症状慢性化的发展,而资源取向的方式则可以更好地帮助来访者关注能力与优势,相信自己是可以改变的”。
次日,杨辉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人类沟通的语言学原理、信息的四个维度、萨提亚家庭治疗、多米走-神经感知理论。通过理论的学习,大家逐渐领悟到“人无时不刻都在进行着交流”“交流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更着重于我们怎么解读这个话语”“话语借助非言语信息透露着情绪和关系的需求”。实操环节中,杨辉借助电影个案,让学员们着重听人物对白的话外之音,并分析这句话除了字面的意思外,还表达了说话者的哪些诉求、关系需求以及个人评价。大家在分析讨论后,深刻的体验到了“听话还得听音”的乐趣和奥妙。杨辉带领大家用身体雕塑摆出指责型、讨好型、打岔型和超理智型四种沟通模式,并体验在面对不同类型沟通方式时自己的感受。通过体验和分享,大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以后工作中更好的识别和指导沟通类型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经验。
第三天的培训,范征莉先是详细讲述了家庭治疗假设的具体实施办法和基本要求,并结合具体个案,要求大家从“社会生活环境、适应行为、生命周期、生活史及代际观点、互动模式、边界和子系统的结构、氛围及情感反应”七个角度入手,对来访者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大家逐渐意识到按照家庭治疗的观点进行假设和个案概念化的优势及好处: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全面,另一方面也有据可循。随后,杨辉带领学员们通过团辅活动、小组讨论、分析案例等方式提升对“家庭治疗假设”的认知熟练度。
在3天的培训中,杨辉和范征莉阐述了资源取向、家庭治疗互动沟通、家庭治疗假设等理论及其应用方法。培训通过理论讲解、团体体验、小组讨论、个案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员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掌握了相关知识,重点突出应用于为学生服务的实际工作中,促进其专业发展,提升工作技能,形成团队共创面对挑战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