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守初心 担使命】触摸浩瀚星空 挺起中国脊梁

日期 : 2021-09-10
摘要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十四五”的开端之年,今年的教师节有了更为特殊意义。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党委宣传部、人事处联合策划教师节专栏【守初心 担使命】,一起走进、认识、了解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教师们。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柴毅教授,是我国安全控制决策领域的专家,曾多次参加通信卫星的发射任务,用青春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一步步崛起。行远自迩,笃行不怠,投身科研后,他承担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预研等40余项科研项目,用自己的爱国情怀,激励更多学子在科技强国和航天报国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

1631237831748918.jpeg

心系航天,奋做追梦人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信念。”虽年过半百,柴毅仍坚守着最初的梦想。

1982年,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毕业的柴毅毅然去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扎根科研一线。作为一名航天发射测控系统的操作人员,他主要参与在火箭发射升空后的精确跟踪、获取实时飞行数据等的跟踪测控任务。

“让我终身难忘的,还是我第一次参与航天发射任务时的经历。”柴毅回忆到,1984年4月8日19时,所有参试人员严阵以待,随着“点火”指令的发出,“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他坐在工位上久久不能平静。在几年时间里,他多次参与发射任务,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航天人。

中国如何成为世界航天强国?带着这样的疑惑与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期许,柴毅选择了继续深造。1991年,柴毅来到重庆大学求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后,在2001年,获得了重庆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后于2018年,担任复杂系统安全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在深耕学术厚土、投身科研领域的近30年里,他已承担和完成了4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3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引用69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

从参与发射任务到突破技术瓶颈,浩瀚太空的奥秘深深吸引着柴毅,仰望蔚蓝之上,柴毅不断追寻、不停攀登,奋力作出更大贡献。

微信图片_20210911180914_副本.jpg

紧跟国家的重大需求,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这项成果是团队持续十几年的积累。”柴毅欣慰地看向了他的科研团队。

2020年9月22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柴毅牵头的“在役仪表及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检测与诊断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多年来,我们团队一直在研究仪表和机电设备,也获得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柴毅的语气里带着自豪。

具有高能、高热、高压、高速特性的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任一微小故障或异常都极易导致安全事故。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系统正常运行,他带领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一头扎进了运行系统的安全控制领域。“我们的成员来自自动化、通信、航空航天以及计算机等4个不同专业,45岁以下的成员占到了70%。”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给予青年研究自主权、搭建青年施展舞台,在柴毅的指导下,团队收获颇丰。

“我们的研究成果最早应用于航天领域,后来,我们把一些安全控制的技术与方法拓展到了民用领域,并在重钢集团、重庆川仪股份有限公司等的相关项目上成功落地。”去年,柴毅及其项目组的“高速铁路多专业协同安全控制模式及策略研究”又获得了国家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

作为我国安全控制决策领域的专家,柴毅紧跟国家的重大需求,哪里需要突破,就在哪里潜精积思,沉淀十余年,喜获系列创新成果。

扎根讲台,激发更多年轻学子的科研热情

“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我们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更多的年轻学子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柴毅认为,身为一名学者,应该肩负社会责任感。

虽然忙于科研,柴毅仍坚持站在讲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育学子科研创新精神。他讲授的课程有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融合与控制、高级人工智能、动态系统故障诊断等,《线性系统理论》获得了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20年来,柴毅培养了硕士、博士90余人,他们在各个领域建树颇多,同时,多名学生也留在了重大,成为了复杂系统安全与控制教育部实验室的中坚力量。

“柴老师有饭后散步的习惯,时常会叫上一些老师、学生一起聊天,很多时候,这种非正式的、轻松的交流能够为师生带来一些工作或科研方向上的火花。”张可,复杂系统安全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他用“伙伴”一词形容他们和柴教授的关系——在工作上,柴教授是实验室负责人,他们是同事;在师生情方面,柴教授是可敬可佩的导师,他们是接受指导的学生;而在学术领域,柴教授是学术领头人,他们是学术传承者。

“我们要迈出第一步,激发更多学子对航天领域的研究热情。”去年,柴毅为自动化学院的学生举办了两场线上的前沿主题讲座,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以及智能航天工程方面的前沿科研成果,“现在一些技术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我希望能引导学生面向这些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核心的基础问题,挺起中国的脊梁。”

“中国航天人,面对世界强手,敢于挑战;面对科学险峰,勇于攀登;面对浩瀚宇宙,探索不止。”柴毅怀揣炙热的报国心,继续浩瀚星空的探索和研究。

摄影:吴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