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担使命】解码拉丁诗歌的中国诗人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永毅教授,深耕国内研究薄弱的拉丁语诗歌领域,系统译介并研究了贺拉斯、奥维德、卢克莱修、卡图卢斯等古罗马大诗人的作品,译著《贺拉斯诗全集:拉中对照译注本》曾获得第八届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在国内同领域居于领先地位。他是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拉丁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拉丁语诗歌通史(多卷本)”首席专家,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得主。他怀着一颗热忱的心,解码拉丁诗歌、传播中国文化。
做擅长的事:深耕拉丁语诗歌领域
“贺拉斯是古罗马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李永毅沉潜多年,译出古拉丁文《贺拉斯诗全集》,书中七十万字的逐行评注颇见功力,体现了深湛的中文修养和古典学水平。”这是鲁迅文学奖对《贺拉斯诗全集:拉中对照译注本》的官方授奖词。听到这些,李永毅却神情淡然,“我只是做了一件自己擅长的事情。”
正如同文言文之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意义,探究拉丁语及拉丁文化是打开西方古典学研究大门的一把钥匙。李永毅认为,作为一名学者,需要思考什么值得研究、什么研究得尚不充分,“拉丁语对西方古典文化的影响非常大,但一些重要的文献都还未翻译过来,这引起了我的重视。”基于它本身的重要性,李永毅将研究视角投向了拉丁语领域。“我的一外是英语,二外是日语,职称考试时,我选择了法语,目前研究古罗马文学,所以才自学了拉丁语。但是国内会拉丁语的研究者并不少,我能做什么呢?”李永毅最终选择了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我学外语出身,翻译是我所擅长的,而我又对诗歌感兴趣,也比较擅长写诗,因此我就将拉丁语诗歌的翻译作为研究方向。”
虽非拉丁语研究的科班人才,但李永毅已经写诗30多年了,1999年,他创办了“灵石岛”,通过这一网站,建立了一个联系紧密的诗歌朋友圈。“我在诗歌创作中对格律有所偏爱,随物赋形就是我的诗歌梦。”
善用内驱力:用充分、持久的热爱,不负韶华
谈起翻译《贺拉斯诗全集:拉中对照译注本》,李永毅仍感慨良多,“贺拉斯是古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人之一,但是他的相关译作很少,而且他作品的阅读难度较大,因此我狠下了功夫。”从准备到完工,李永毅花了将近10年时间,从翻查国外的相关资料到模仿汉语诗歌格律进行翻译,1800多页注本背后是他寻找内驱力、享受内驱力的过程。
“内驱力,其实就是指内心的热爱、激情。有了内驱力,我们就不会将学习和研究视作某种强加于己的任务和负担。”李永毅坦言虽然翻译工作非常辛苦,但他用热忱抵消疲惫,用使命感驱除焦虑情绪,最终呕心沥血完成的《贺拉斯诗全集:拉中对照译注本》是我国第一部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拉丁语译著,也荣获了我国人文社科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奖项——高校人文社科奖。
“我希望师生都能享受这种充满内驱力的生活。”李永毅认为,对于老师而言,教学相长,从教学中发现灵感、从科研中分享心得,让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作为学生,则应“反学为教”,不停反思与拓展,自己做自己的老师。
9月5日,他作为教师代表在202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发言,呼吁新同学,“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取得累累硕果。”
建桥搭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共享,是李永毅的另一个“标签”,他有自己的B站账号,时常上传一些学术讲座和课程课件,也运营了名叫‘拉丁语言文学’的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吸引了众多国内拉丁语爱好者,旅居英、美、德、法、加、意、澳等国的中国学者和留学生的关注。“我在创建‘灵石岛’这一诗歌网站时,就养成了共享的习惯。共享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这样能够为社会传递一点光和热。”李永毅认为,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借助互联网平台,不仅丰富了指导学生的方式,也有利于承担社会责任,造福更多的人。
除了向国内传播拉丁语和西方古典学知识,李永毅还在思考如何为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2021年2月,李永毅和美国诗人Stephen Haven等人合译的中国当代诗选《树木在雪地上活跃起来》出版,该译作集中展示了中国当代诗歌风貌,被认为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次重要探索。
“我为什么要和这位美国诗人合译,一是因为我和他相熟,二是为了打通渠道,让我们的文化受到更多人的瞩目。”李永毅认为,合译有两点用意,从语言角度来讲,外国友人可以润色作品,让内容更合适英语母语使用者的阅读喜好;从提高作品知名度而言,和外国友人的合作有助于加快我国作品在国外出版的进程。《树木在雪地上活跃起来》收录了99首诗,入选的诗人包括郑敏、北岛、多多、芒克、王家新等人,李永毅与Haven合作翻译了其中的49首,他自己的作品《天命》(Destinies)组诗也收入书中。
对于翻译工作,李永毅一直稳扎稳打,严格保证译著的质量。助推中国文化开拓创新,践行文化自信,他,一直在路上。
摄影:吴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