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非凡十年】重庆大学: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双一流”建设

来源 : 宣传部

日期 : 2022-10-14
摘要
这十年,重庆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优化科研管理体系、构建三层次科技创新模式、建立多元评价考核机制,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推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这十年,重庆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成绩突出,办学实力、影响力进步明显,学校发展潜能不断释放,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发展态势向上向好,全面达成了首轮“双一流”建设预期目标和成效。学校官微今日起推出“非凡十年”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学校在党建、思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引言:

这十年,重庆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优化科研管理体系、构建三层次科技创新模式、建立多元评价考核机制,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推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动力引擎。

近年来,重庆大学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建立高水平科研平台,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优秀创新人才,让科技创新成为助推“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引擎。

【IMG_20210712_130920_爱奇艺++_副本.jpg

构建并优化“1+5”科技创新体系

如何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不断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庆大学构建并不断优化“1+5”科研管理体系,打通科技创新链条。逐步创建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1个管理机构和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国际联合研究院5个科研实体组成的管理体系。

这是学校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这项改革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实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构。通过强化科研统筹管理和顶层设计,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的科研全链条组织模式,实现从原始创新到应用实践的全覆盖。

发芽的副本_副本.jpg

新的体制机制促进了高质量成果产出,学校牵头研制的嫦娥四号生物实验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获评“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单位”。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兵奎教授团队研发攻关的阿尔法对日定向驱动机构“对构齿轮传动”,为保障问天舱的成功发射和运行发挥了关键作用。近五年,学校获国家级科技奖9项,其中牵头3项,“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牵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8项(含2021年度进入拟奖名单未授奖一等奖成果15项)……

WechatIMG431_副本.jpg

前瞻布局,谋划建设新的科研平台

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对科技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重庆大学加强科研前瞻布局,高质量谋划建设新的科研平台,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地区高质量建设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开展预研工作,启动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加快推进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已形成“一校两区六圈多点”空间布局;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广泛开展成渝地区校地、校企合作。

图片5.png

学校依托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瞄准世界学科前沿,凝练出20个科学问题,组建了“先进电能源化学”“量子材料与器件”“跨尺度多孔材料”“超瞬态科学”等5个前沿科学中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梳理出20个“卡脖子”关键技术,成立了“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碳中和”“智能肿瘤学”“乡村振兴”“绿色智慧供应链”等7个交叉学科研究院;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为契机,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围绕“先进制造”“智慧能源”“低碳技术”“先进材料”“电子器件”“人工智能”科学领域打造重庆大学科学中心。搭建“未来芯片”“量子材料”“合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平台,实现创新主体聚合,创新资源汇聚。 

重庆市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效果图_副本.jpg

此外,针对行业、领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重庆大学正着手打造极端环境高端装备研发与试验平台等行业服务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服务社会、引领行业发展。

发挥高校服务国家和地方的重要作用

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所高校的重要使命和担当。多年来,重庆大学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

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团队牵头“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成果被10余部标准采用,为高层混合结构工程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这项技术可节省约40%—50%的混凝土,可节省约30%—40%的用钢量,综合成本也降低约30%。目前,其成果应用于30多个国家的300余项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680C1724-BD2E-5AC6-0632-64725F59F1F5}_副本.jpg

潘复生院士是中国千亿镁产业的开拓者之一。在20多年来,潘复生和他的团队重点致力于解决镁合金材料塑性差、加工成形难、纯净度低等关键难题,承担并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国家项目和多个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在高塑性镁合金、先进成形加工技术和深度纯净化等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成果,在他的带领下,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成长为全球较大的镁合金研究中心,在推动我国镁合金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五月,在轻合金研究不断创新突破的基础上,学校与两江新区共同建立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不仅对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国家和重庆市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对推动重庆大学储能学科的发展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重庆大学储能学科布局较早,在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将持续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全面深化与两江新区的合作,为重庆市乃至国家储能材料与装备产业发展,能源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潘复生院士_副本.jpg

被誉为“科研之眼”的电子显微技术及设备,是众多基础科学新发现及革命性技术突破的关键,对工程学发展至关重要。多年前,刘庆、黄晓旭、唐文新、吴桂林等一批相关领域专家集聚重庆大学,开始了电子显微技术及设备的基础前沿研究工作。2015年,重庆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成立。在追求科技创新同时,该中心还积极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建立了自主研发超瞬态电子显微镜团队,为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打下良好基础,有效推动高新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时间分辨自旋极化像差校正低能电子显微镜_副本.jpg

科技创新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引擎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重庆大学发挥学科优势,牵头承担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中的“严寒山地地基处理及大面积高容量临时设施安全运维关键技术”“面向冬奥的京张高铁配套视觉全方案设计技术示范”“雪上项目场地环境要素影响评估与临场决策辅助支持系统”等多项课题和任务。

2022智博会上,重庆大学携4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线上线下同时开展,集中展示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重要科技成果。基于纳米发电的空气自净系统、面向健康“智”家的集成电子织物新技术、空气放电自由基果蔬保鲜系统、八足轮腿式特种机器人、新冠肺炎智慧预警与监测系统、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及智能传感器、能量宝——新型固态金属空气电池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纷纷亮相。

WechatIMG3559_副本.png

一些国际国内的高精尖技术难题也逐步攻破。重庆大学首次合成阿波霉素,可对付超级细菌。在肿瘤抑制因子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一种转录因子的非剪切体对肿瘤抑制因子P53具有重要调控功能,为癌症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近年来,重庆大学正是抢抓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及区域重大需求,学校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才得以不断增强,原创性高水平学术成果才得以快速增长。

10年来,学校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能力显著提升,其中2018年国家自然基金申报量突破千项;到校科研经费实现快速增长,并持续创下新高;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其中荣获国家科技奖励22项;发表在SCI一区和二区等期刊上的高水平论文保持快速增长。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

WechatIMG2578.png

 “十四五”开局以来,学校原始创新、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显著,今年以来,新增国家级千万元以上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其中超亿元项目1项;转化科技成果100项,转化经费6000万元,吸引投资超过3亿元;首次成功剥离得到约2.3nm厚度的微米级单层2D纳米片,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