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工程科学前沿讲坛:陈道伦院士分享位错锁识别研究,推动材料技术创新

作者 : 工程学部 何亮

日期 : 2025-10-21

10月21日,重庆大学沙坪坝校区B校园材料楼212报告厅内学术氛围浓厚,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工程院双院士陈道伦教授受邀担任主讲人,以 “基于离散数学的面心立方材料二元位错锁系统识别研究” 为题,分享了破解 “面心立方材料位错锁具体存在种类” 这一困扰科研界七十余年难题的创新成果。陈道伦学术背景深厚,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高水准的学术盛宴。

1761037316224071_副本.jpg

讲座中,陈道伦围绕面心立方材料二元位错锁系统识别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深入讲解。他指出,位错反应与相互作用是晶体材料塑性变形及强化的关键,尽管近年来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技术不断发展,科研人员已在面心立方材料中观察到多种位错锁,但“位错锁具体存在种类”的全貌,始终是困扰该领域研究人员长达七十余年的难题。

针对这一关键学术瓶颈,陈道伦团队创新提出基于离散数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可动位错(全位错与肖克利不全位错)在两种典型构型下的反应,成功实现了二元位错锁的精准识别。两种构型分别为:非共面位错在相交{111}滑移面形成钝角(109.47°)与锐角(70.53°)的构型,以及共面位错在同一滑移面的构型。

2.jpg

现场,陈道伦详细分享了研究成果:在50种非共面反应中,团队成功识别出 7 种位错锁;从共面反应中,进一步发现了第8种共线位错锁。其中,5种非共面位错锁仅在钝角构型下形成,希思锁是唯一由锐角相互作用产生的位错锁;1/6<411>梯杆型位错锁则在两种构型下均有出现,但二者的不动性存在差异。此外,研究数据显示,68%的钝角反应会产生位错锁,而锐角反应产生位错锁的比例仅为24%,充分体现出显著的结构不对称性;同时,所有位错锁的滑移面均汇聚于明确的扇形区域,团队还基于非密排位错锁面与密排滑移面的取向差,创新性地提出了位错锁“不动度新定义”。

讲座过程中,陈道伦不仅深入解读了研究细节,还阐述了该成果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广泛意义,为在场科研人员和师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与思路。互动环节中,现场听众积极提问,陈道伦耐心解答,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相关领域前沿知识的理解。

本次工程科学前沿讲坛的举办,为重庆大学及周边科研机构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有效推动了面心立方材料位错锁研究领域的成果共享与技术创新,也为工程科学领域后续研究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6.jpg

来源:工程学部

作者:何亮

摄影:何亮 胡静 李鑫

作者 : 工程学部 何亮

编辑:曹蔚

审核:薛维益   徐珺琢   

责编: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