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02
22
2月2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重庆大学与国际著名出版商KeAi(科爱)合作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Biogeotechnics》(中文刊名:生物岩土技术)创刊发布。这是全球第一本专注岩土和生物交叉领域的期刊。
02
22
2月18日,生物岩土技术领域全球第一本学术期刊创刊发布仪式,在第七届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开幕式上举行,包括20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4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重庆大学参加了创刊发布仪式。
02
22
  中新网重庆新闻2月22日电(钟旖 唐环 白久林 李文文)第七届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近日在重庆召开。   
02
16
2月1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在两江新区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02
14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重庆大学团委组织该校600余名青年学子加入“一起云支教”社会实践团,通过“云陪伴”模式,为500余名青少年提供远程陪伴和学业帮扶。
02
09
地外星球生态系统、太空太阳能电站、太空天梯……这些深空探测领域的问题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方向。2月7日,记者从在重庆大学举行的重庆市和教育部“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深空探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建设方案研讨会上获悉,该中心将聚焦以上重要方向任务,吸引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打造世界深空探测国际合作平台,产出高水平成果和人才。
02
09
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太空天梯,或将变成现实!2月7日,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建设方案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重庆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协同创新中心将聚焦太空太阳能电站、深空极端环境下基础科学、地外生态系统、太空天梯等重要方向任务,开展国际联合攻关,打造世界深空探测国际合作平台。
02
09
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太空天梯,或将变成现实!2月7日,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建设方案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协同创新中心将聚焦太空太阳能电站、深空极端环境下基础科学、地外生态系统、太空天梯等重要方向任务,开展国际联合攻关,打造世界深空探测国际合作平台。
01
16
1月16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由周绪红院士和该校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王宇航团队历时4年理论攻关,研发出的全球首台165米级轮毂高度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于日前在山东完成安装,正式投入使用。
01
03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空间科学与技术(英文)》期刊刊发了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更新团队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究员果琳丽的联合研究文章,该文章探讨了将月球熔岩管用于人类居住的可行性,并提出利用地球溶洞模拟地外熔岩管的方案设想,这一方案可行性得到国际认可,并将选择重庆的喀斯特溶洞作为模拟场地,开展相关研究和试验。
01
03
潘复生:1962年生,浙江兰溪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镁及镁合金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高塑性镁合金、镁电池、镁固态储氢材料、轻合金先进成形加工技术和深度纯净化方面的研究,牵头组建了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论文7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50多项,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余项。
12
31
校地协同共建西部(重庆)科学城取得新进展,12月31日,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庆大学科学中心正式开工建设。据了解,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大学科学中心位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面积约172亩,建筑面积约24.77万平方米。项目将充分发挥重庆大学工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实现有组织创新转变,打造成为一个规模化、集成化、综合化的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和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综合示范区。
12
23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中国乡村擘画出一幅形神兼备的现代化新图景。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调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具体部署,一系列顶层设计和部署安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乡村建设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和驰而不息的坚定决心。
12
20
12月7日,重庆大学研究团队在science合作期刊《空间科学与技术》发表关于探月进展的重要科研文章,阐述如何在全世界首次通过地球喀斯特溶洞模拟,在月球熔岩管洞建造人类居住基地的设想。这些探索将为人类在月球、火星等建立长期基地提供方案和技术积累。
12
20
12月16日,为期三天的2022年JMS(《营销科学学报》)中国营销科学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在重庆大学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拉开帷幕。围绕“营销科技助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市场营销的理论前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12
20
中新网重庆新闻12月19日电(记者钟旖)重庆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秋季)主论坛18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拉开帷幕。
12
04
这所学院不仅拥有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还先后参与过北京冬奥会体育场馆、港珠澳大桥、重庆来福士广场、重庆陆海国际中心、重庆机场T3B航站楼等标志性工程的建设……12月3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线上举行建院70周年纪念大会,多所海内外兄弟院校发来贺信,来自海内外的校友也齐聚线上线下,共同回顾学院70年的发展历程。
11
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作为国家布局在重庆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要充分发挥大学职能作用和综合优势,为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培养、汇聚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1
15
中国声学学会于近期公布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声景设计竞赛” (以下简称“竞赛”)作品获奖名单。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师生团队在本次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也是唯一获得2项一等奖的学校。
11
15
培养卓越工程师就是要使工程教育的办学方式实现从学科专业单一性和独立性向学科大类交叉、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的根本转变;使培养目标实现从重视理论传授向重视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转变;使评价标准实现从唯论文唯奖项等向考察实际创新贡献为主的根本转变。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