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04
02
4月1日,重庆大学200余名师生代表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和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开展“清明追忆祭英烈,赓续奋斗谱新篇”主题教育暨“清明祭英烈”纪念活动。
03
31
重庆大学30日晚举行2023年研究生文艺汇演,晚会将爱国情怀、红岩精神和学子风采融入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中,为现场近千名观众呈现了一场文化视觉盛宴。
03
26
3月25日,在重庆大学体育场上,出现了一大片吸引眼球的红棚子,从天空鸟瞰,红棚子恰好拼成了“I Love CQU”(我爱重庆大学)的艺术字体。它也标志着本学期重庆大学社团文化季正式拉开了帷幕。
03
26
智能建造已经成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趋势。3月25日,2023中国(重庆)国际智能建造产业创新大会在重庆市涪陵区举行,来自智能建造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创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建造的发展前景,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创业成果的应用与发展。近年来,重庆市智能建造发展迅速,装配式建筑实施已走在西部前列,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全国领先,智能建造产业已经形成了1300亿元的产业规模。
03
26
3月25日—26日,第七届中国城市更新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城镇化理论与城市规划研究专家仇保兴,中国工程院院士、结构力学与动力专家杨永斌等300余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双碳”目标下城市更新策略、社区微更新的方法与路径、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等话题。
03
26
3月26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学城院区(以下简称“科学城院区”)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规划2500张床位,以建设国际一流肿瘤专科医院为目标,打造质子重离子中心等“八大中心”。
03
21
近日,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空天地网络互联与信息融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晓衡接受重庆电视台采访,对重庆市大力发展卫星互联网产业发表看法。
03
18
3月18日下午,重庆大学2023届毕业生春季大型双选会(以下简称“双选会”)在A区思群广场顺利举办。
03
1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秦思思)又是一年春招季,2023年,企业最看重应届毕业生哪些方面?应届毕业生择业时最关注什么?学校为促进就业又做了哪些工作?
03
18
3月18日,重庆大学2023届毕业生春季大型双选会在该校A区思群广场运动场举办,现场共有来自全国各地400余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岗位2万余个。此次双选会是该校今年首次向校外学生开放的大型双选会,吸引了重庆大学以及全市其他高校的1万余名毕业生到场。
03
16
3月16日下午,重庆大学举行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报告会。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处长、教授钟代笛,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黄伟,与400余名师生代表们一起,分享了他们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时的所见、所感、所悟。
03
13
中新网重庆3月10日电 (记者 钟旖)记者10日从重庆大学获悉,科睿唯安公布了2023年3月的ESI最新数据,重庆大学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位居世界第170名。至此,重庆大学拥有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ESI世界前千分之一学科。
03
1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秦思思)3月9日,2023年3月的ESI最新数据公布,该数据覆盖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重庆市本次新增2个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分别为重庆大学化学学科和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至此,重庆市共拥有4个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另外2个为重庆大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
03
13
3月9日,2023年3月的ESI最新数据公布,数据覆盖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重庆市本次新增2个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分别为重庆大学化学学科和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
03
13
书记校长讲、院士专家讲、退休教授和辅导员讲、行业劳模工匠讲……自2月下旬春季开学以来,在渝高校邀请相关人物代表,开讲开学第一堂思政课,点亮新学期,打造育人“同心圆”。
03
13
“快过来看一看,这里有我们从支教山村收上来的云南绿春红米、巫山榨菜、城口蜂蜜,它们都是纯生态农产品……”3月11日下午,在重庆大学A区团结广场,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小集市”热闹非凡。当天,重庆大学举行首届“青春助农”产品推广大赛决赛,进入决赛的16支学生队伍在“极限一小时”的自由销售时间里,各出奇招,现场比拼为农带货能力。
03
1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秦思思)“我们卖的是土特产吗?我们卖的是情怀,是乡愁”“姐姐,这些橙子是下庄毛相林他们种的哟”……3月11日,重庆大学举行“乡村振兴 青春助农”系列主题活动。大学生们纷纷化身带货主播,现场热闹非凡。
03
1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近十年来,我国一直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从跟跑参与到领跑开拓、从重点领域突破到系统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实现全方位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代表认为,近年来,一些重点研发项目和重大专项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但仍存在全链条系统技术较少、项目数量多导致支持强度降低、无法有效解决国家重大技术瓶颈等问题。
03
13
近十年来,我国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科技创新实现了全方位提升,但仍有诸多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的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