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虎溪校区星期日讲座第三讲:周昌乐教授谈人工智能

日期 : 2016-05-08
摘要
2016年5月8日上午十点,虎溪校区星期日讲座第三讲在综合楼126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昌乐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将芯比心——人类会被机器打败吗?》的精彩讲座。

2016年5月8日上午十点,虎溪校区星期日讲座第三讲在综合楼126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昌乐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将芯比心——人类会被机器打败吗?》的精彩讲座,解开了同学们关于人工智能的不少疑问和困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人类天马行空的想象渐渐变为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讲座一开始,周昌乐教授便向同学们发问“智能机器能否战胜人类?”

图片4_副本.jpg

 

智能机器的现状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计算能力,使得科学家们再次考虑起“机器能不能像人脑一样思维”的问题。1950年英国著名数学家图灵,第一次提出“机器能不能思维”这一重要课题,从此也拉开了人类史上人工智能研究的序幕。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人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机器人既能歌善舞,又能作诗作画;既能上天探索太空,也能下地勘探石油;既能端茶送水,做一手好菜,也能拿起手术刀,八分钟完成一台脑手术……周昌乐教授通过列举多才多艺的智能机器人、仿人机器人和厦门大学伪脑机器人等例子,向同学们展现了智能机器的现状。

图片5_副本.jpg

 

智能机器的困境

不可否认,智能机器在某些方面确实超过人类,但是它真的能超过人类的最高智慧吗?周昌乐教授指出,人类善于意义领悟,机器精于形式规则,机器不能像人类一样处理悖论和矛盾,这是它面临的情感意义上的困境。以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为例,古时候诗歌没有标点符号,虽然我们把它归类为七绝诗,但不同的句读也可以把它变成一首散词,甚至一则微型戏剧。

同时,智能机器也面临着认识论上的困境。在图灵实验中,提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多大年纪了?当你用巧妙式的提问后,程序化的机器一定会对机器的身份暴露无疑,除非机器放弃预先编程方式。

图片6_副本.jpg

智能机器的出路

 周昌乐教授表示,面对困境,人工智能也在不断尝试作出改进。首先,计算方法正在进行革命,基因计算、量子计算不断成熟,群体计算也在不断研究中;其次,智能机器研究本体也在发生转变,追求智能、情感、意识三位一体;最后,智能机器的终极目标也在转变。未来,可穿戴式设备的发展、大脑逆向工程的极限突破、智能药片不断改进、从脑机接口到脑机融合、未来脑联网的实现,都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方式。

展望未来智能科学全新领域,前景十分诱人,智能科学的自然观将给智能机器的研究带来一场新革命。讲座最后,周昌乐教授表示,“未来智能科技,或者确切地说是脑机混合智能,一定会比以往做出更加丰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