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互联网+”风起云涌 智慧校园路在何方

—— 记重庆大学信息化建设专题报告会成功举行
日期 : 2016-11-03
摘要
来自全国高校信息化领头羊地位之一的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副理事长——宓詠教授的信息化建设专题报告:互联网+ 思维的智慧校园的思考。汇聚社会各方力量、校内各级领导及师生员工的合力,把我校基于“互联网+重大”的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好。报告会由李茂国副校长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头戏。作为重庆高等教育里的排头兵,作为985高校,重庆大学如何在“互联网+教育”发展这场重头戏中惊艳出彩,如何汇聚社会各方力量、校内各级领导及师生员工的合力,把我校基于“互联网+重大”的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好,“大平台微应用”落实好,是我们每个重大人必须要思索的问题。

新闻图片.jpg

2016年11月3日,掩映在葱绿的黄桷树树阴中国际会议厅座无虚席,来自重庆各兄弟高校的信息化同行、专家学者、校内各业务部门领导及信息化相关教职工、部分学院师生,认真聆听了来自全国高校信息化领头羊地位之一的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副理事长宓詠教授的信息化建设专题报告:互联网+ 思维的智慧校园思考。报告会由李茂国副校长主持。

报告会题目_800.jpg

宓教授从校园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面向用户的一站式服务以及智慧校园的思考与展望三个方面展开,结合复旦大学十几年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娓娓道来。从2000年到2016年,新一轮信息化走过了十多个年头,高校信息化经历了基础建设、应用推广和服务提升三个阶段。目前高校信息化面临数据应用、管理服务的困境,传统的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已严重制约了高校信息化发展,高校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模式亟待创新。用户需求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精细化;学校推行的是校院二级管理,需要决策支持;IT部门却疲于奔命,业务越做越复杂,需求变更随意;服务商也深陷泥潭,业务产品线被快速变化的学校管理规则牵制,需要一个十分庞大而恐怖的维护、更新队伍。随着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本身的进程要求,IT部门在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中的使命在变化,使得每个业务主体都能成为信息化过程中数据利用与服务实施的生产者和受益者,逐步建立起良性的数据、服务生态环境。

服务数据流程的梳理_800.jpg

宓教授提出,要深刻理解信息化的本质特性和作用,制定学校信息化的整体战略与局部战略。信息化的本质是流程的再造,其实施过程是改变管理观念、组织机构和业务模式的过程。为了消除传统模式中用户/功能的90%和10%剪刀差问题,需将业务/应用系统功能按面向对象区分,服务与管理适当分离。另外宓教授还介绍了面向用户的服务模型,如何高度重视用户的想法和要求并在实践中开展调研、制定需求及制定规划,信息化校园应用与服务的重点方面,如何突出重点提升服务水平等。

一站式服务_800.jpg

围绕面向一站式服务在复旦大学的成功实践,宓教授详细地介绍了关于流程再造、数据化管理、平台化建设以及新媒体应用等方面的做法。提出,把行政及公共服务等项目集中在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受理、一张表单告知、一个流程审批、一次性结帐”的服务方式,优化并简化办事流程,实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人受理、内部运作、提高效率”,推进服务标准化和“同质化”,并将服务申请前移,以达到减少“办事来回奔波、不断排队、找部门”的目标。强调“一站式服务”建设的难点不在于用户“踏进门”、“集中式”的办公,而在于后台的协调处理能力,需要变传统的体外循环为高效的体内协同。

开展一站式服务,要专注于“服务师生、服务基层、主动服务”的服务理念;不但要解决物理距离、更要解决好心理距离;通过职能梳理、制度完善、服务标准、服务方式转变来转变机关作风;要认识到数据源头及数据服务是一切信息化服务的基础;一站式服务实施难度大、很难短期内一蹴而就,需要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但应该尽早做,要有耐心和思想准备、更要有决心和气魄。

结合复旦大学迎新离校服务、成绩单打印服务、新进教职工入职手续、毕业证书领取等重点师生服务打造的网上办事服务大厅(eHall)建设情况,宓教授详细介绍了在服务流程梳理与优化再造、平台化支撑服务、全校范围各领域数据共享建设的经验与方法,提出了建立面向目标的创新型的层次化高校数据服务体系的设想,在信息化校园数据架构的支撑下,搭建数据服务的整体架构。宓教授进一步指出,数据治理工作还存在较多难题,如部分单位领导对数据整合治理工作未能完全理解;学校领导层面对数据治理需求不足明确;从事数据维护的业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低;在信息化技术层面定义不明确、含义不清;缺乏既懂教育管理、又了解业务的信息技术人才等。

针对智慧校园的建设,宓教授提出,“智慧校园”要完成三个重要要素的转型,即数据化、服务化、智慧化,达到数据规范、服务精准以及主动服务目标。

大数据是数据化面临的新挑战。数据整合是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新数据孤岛仍在不断被制造,集成整合才是应用实现的基础,需要解决数据畅通交换、共享、标准化。

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全面促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管理服务的改革创新。以数据多样化和集中为基础,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充分融合,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及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在校园信息化中的综合应用,是数字空间向物理空间延伸的必然发展趋势,并通过校园虚拟映像到实体校园的映射,实现校园的智慧管理。

智慧校园三要素转型_800.jpg

复旦大学通过二级管理和体制创新改革,以建立“一站式”服务为目标,从根本上改变组织管理模式,并依托信息化作为有效手段来管理数据和疏通流程。IT部门以数据化和工作流管理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将业务和服务解构、流程和界面分离,形成服务的“碎片化”和管理的“平台化”,形成创新性的服务体验。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重视信息化支撑作用,通过数据化和工作流管理,从局部的“信息化服务”向更加全面“服务信息化”拓展。

宓教授生动地结合智慧校园的各种“场景”与“愿景”,详细介绍了智慧校园的新技术发展、技术特点、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智慧校园体系基本要素等方面。指出,大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在于:在技术上实现管理体系的“去行政化”,以顺应高校从“管理”走向“治理”的趋势;数据治理为基于大数据的应用创新提供基础;服务治理对流程再造以提供更加明晰化的服务。并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最后宓詠教授深情地说:信息化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信息化需要去默默耕耘、耐得住寂寞,信息化需要我们从无趣中找到真正的乐趣。报告会持续2个多小时,宓詠教授中途未来得及喝一口水,非常辛苦。感谢宓詠教授在百忙之中来到重庆大学为我们作了一场非常有深度、干货十足的精彩报告。

宓詠教授曾任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应用离子束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物理II会评专家等职务。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副理事长、上海高等教育学会信息管理(MIS)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金教工程”顶层设计组专家。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标准集》编制组专家。曾获得复旦大学“校长奖”(2004)、上海市统战先进个人(2006)、上海市十大优秀首席信息主管CIO(国资委/科委/经委、2006)、全国优秀首席信息官(中国电子学会、2014)、全国百佳首席信息官CIO(中国首席信息官联盟、2016)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