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重庆站” 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走进重庆大学

日期 : 2025-11-06

近日,“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重庆站”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在重庆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办,重庆大学与重庆图书馆(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共同承办,标志着古籍保护系列课程正式进入重庆高校体系。

20251106-DSC07153.jpg

启动仪式上,重庆大学副校长饶劲松指出,重庆大学自1929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并通过打造防空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山地革命文物保护实验室、成立古典辞书编纂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实践,持续致力于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钟前元强调,重庆历来高度重视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希望借助本次活动,培育一批“知古籍、爱古籍、护古籍”的新生力量,为地方古籍保护事业注入活力。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萨仁高娃指出,此次活动是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新尝试。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多方协同,普及古籍保护知识,让千年古籍在当代焕发新生机。 

微信图片_20251114105206_473_132_副本.jpg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在《予图书馆以智慧——带您走进中国国家图书馆》专题讲座中,系统介绍了国家图书馆牵头构建的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她重点展示了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也详解了“中国记忆”项目。此次讲座为青年学子洞察人文领域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提供了宝贵窗口。

微信图片_20251114093834_464_132_副本.jpg

在重庆图书馆举办的古籍修复技艺体验活动中,师生们体验了手抄经典、碑刻传拓、雕版印刷、线装书装订和古籍修复五项传统技艺。修复师许彤介绍,修复古籍需根据每本书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一页页修补,耗时短则半月、长可达一年,是一项极其考验耐心的工作。

20251106-DSC07080.jpg

活动过程中,师生积极参与古籍修复技艺实践,并踊跃分享体会,体验深刻。

“我花了40分钟才修复一页书,而老师最快只需10分钟。”重庆大学本科生伍怡卉在体验后深有感触,“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修复工作对耐心和专注的极致要求。老师们能做到如此专注,源于常年累月的打磨,更源于内心的热爱与对文化传承的坚守。这种匠心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重庆大学法学院研二学生付章林表示:“这次我亲身体验了雕版印刷项目,感觉非常新奇有趣。过去只在电视上见过,如今能亲手实践,感触尤为深刻。”

20251106-DSC07103.jpg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为推进新时代古籍人才培养工作而推出的品牌活动,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陆续在全国百余所高校开展嵌入式古籍保护课程、专题讲座和丰富多彩的体验互动活动,社会反响热烈。

本次活动将古籍保护技艺体验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亲手修复古籍、感知文脉的实践机会,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认同,在潜移默化中筑牢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为培育兼具专业素养与文化自觉的古籍保护后备力量探索了育人新路径。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李淼 庞金萍

摄影:覃显甦

作者 : 党委宣传部 李淼 庞金萍

编辑:曹蔚

审核:甘润   徐珺琢   

责编: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