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第一届“热风”文化研究研习营在重庆大学成功举行

作者 : 博雅学院 古希

日期 : 2016-08-23
摘要
2016年8月23日—28日,以“文化研究的中国化”为主题的“第一届热风文化研究研习营”在重庆大学A区文字斋报告厅成功举行。本届研习营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热风学术》编辑部联合主办,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当代文化研究网协办。

2016年8月23日—28日,以“文化研究的中国化”为主题的“第一届热风文化研究研习营”在重庆大学A区文字斋报告厅成功举行。本届研习营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热风学术》编辑部联合主办,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当代文化研究网协办。来自海内外多所高校的40余名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和一线文化实践者受邀参加了本届研习营。

1.jpg

开幕式由高研院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恩博士主持,高研院学术副院长、“百人计划”学者李放春研究员致开幕辞。开幕式结束后,全体营员就“中国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进行了圆桌讨论,并在随后的五天半时间里,进行了九场专题讲座与研讨。

第一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孟登迎副教授围绕文化研究的艰巨性、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张力保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二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罗岗教授以“巴黎公社原则的可能与限度——现代中国的革命遗产再检讨”为题,对现代中国革命的遗产和经验进行了反思。第三场,李放春研究员承接罗岗教授的话题与思考,指出《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一文中毛泽东所强调的中国特点。第四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杨宇振教授从个人经历出发,讲述了资本、空间与权力的关系。第五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贺照田副研究员通过对不同时期的中央文献比较分析,讨论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浮沉”和“重构”。第六场,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郭春林教授围绕“文化研究方法论”展开讨论。第七场,重庆大学高研院高级访问学者邹羽以梅兰芳为个案,指出国家视角的重要性。第八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邹赞副教授讲述了自己选择新疆军垦第一代口述史为切入点做文化研究的原因,以及在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和反思。高研院潘家恩博士紧接着做了“文化研究的城乡视野与本土资源——以乡村建设的论述实践为例”的案例讨论。

2.jpg

圆桌讨论:文化研究的本土化与中国化

除室内研讨外,研习营在8月26日分别考察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等地,感受重庆独特的历史文化。8月27日晚上,研习营放映了记录片《最后的棒棒》,并特邀该片导演何苦先生映后与营员们交流。

8月28日下午,文字斋报告厅举行了研习营结营仪式。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柏奕旻同学作为营员代表进行了发言,他认为,经过6天高密度的跨学科学习,研习营极大地拓展了营员们的视野,让大家对“文化研究”有了进一步“本土化”和“中国化”的自觉。本届研习营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