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王彪教授出席工程科学前沿讲坛并作报告
2020年6月5日下午,应航空航天学院邀请,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王彪教授出席由工程学部主办的工程科学前沿讲坛,并在A区理科楼205会议室作了题为“材料破坏的本质和非平衡态能量模型”的报告。报告由航空航天学院胡宁教授主持,现场和视频直播同时进行,吸引了校内外百余名师生参加。
胡宁对王彪教授主要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王彪目前是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长江特聘教授(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7年)。多年来一直在核结构和核材料力学,核仿真和核安全关键科学与技术研究,微纳米材料物理与力学和特种激光晶体材料和激光器制备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共发表了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杂志论文400余篇并出版了两部专著。已获公开和授权的发明专利50余项。连续入围2014-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他2004年6月被中山大学以第一层次人才引进,2005年10月-2014年1月任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他主导筹建了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并在2010年学院成立后,任该学院的院长。
王彪在报告中首先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某一点处的应力或应力组合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材料就会破坏? 材料的破坏是一局域现象还是取决于材料的整体性能?通过标准的小样本的强度实验确定材料或结构的破坏性能是否合适?材料的破坏过程研究是否可以纳入某一理性框架内,而不仅仅是经验公式描述?如何克服传统强度理论遇到的矛盾结果?
据王彪介绍,他的研究团队围绕以上5个科学问题做了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随后他详细介绍了材料的破坏机理和热力学模型,并以含裂纹材料的破坏强度、材料破坏强度的尺寸效应、含有孪晶的纳米多晶材料的强度和本构关系以及材料的理想四个例子说明。王彪团队通过实验等表明,材料破坏是一个依赖于材料样本整体的性能,局域参数除非找出同整体能量相关的证据,否则将得到错误的结果;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建立微结构演化方程,进而确定材料的强度等破坏性能,是把强度预报归于理性科学的框架,而不是经验的公式。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王彪的语言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材料破化机理,使大家对材料破坏的本质有了更多的了解。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向王彪踊跃提问,并作了深入交流。报告最后,胡宁向王彪颁发了工程科学前沿讲坛纪念牌,报告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