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主页焦点| 主页推荐|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RSS 我要投稿

重庆大学就业中心2018年暑假“使命行”参观实践记——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参观实践

摘要
为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就业发展,重庆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组织我校国防工业相关专业研究生暑期就业考察实习团,于2018年7月23日至25日赴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开展的“使命行”暑期军工单位就业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2018年7月25日,学校14名同学组成的实践团在3位老师带领下走访了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简称SDARI)。

图片66_副本.png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SDARI是一个具有多元化、信息化、国际化、军民高度融合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船舶设计单位。产品覆盖范围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之首。不断提升船型研发能力,完善基本设计至生产设计全过程的设计能力,为航运业和造船业提供优质服务,鼎力支持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不断提升SDARI品牌的价值。

在该单位的讨论学习过程,创新设计院周总监详细介绍了设计院的发展历程之路和主要的大型散货船、军用船、豪华游轮三大类产品设计。周总监表示随着我国船舶事业的发展,中国船舶设计现已居世界前列。船舶事业的发展为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做好了充分的保障。SDARI的眼光决定了公司发展的道路,SDARI竞争对手不局限于国内,而是全球各大船舶设计院,包括韩国、日本等。目前,设计院通过不断创新,提升的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未来船舶的发展也正向着网络互通、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分析、无人驾驶船等,学科交叉越来越突出,这就意味着高校学生有机会在各自的领域中需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图片67_副本.png

座谈会交流讨论

座谈交流之后,实践团还参观了SDARI的研发部,了解员工的办公环境。周总监和两位资深员工耐心的解答了同学们有关职业发展的疑惑。随后,实践团参观了SDARI的展览馆,展馆里面有各式各样的船舶模型以及自主研发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和舱柜加热节能系统的结构展示,体现了SDARI卓越的研发设计能力。通过展馆参观和与互动交流,同学们也更清晰的了解到船舶设计的流程和关键技术。

 图片68_副本.png图片68_副本1.png

参观研发部与展览馆

  实践团通过在SDARI参与讨论学习和参观了解,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船舶业未来的发展,并不仅仅在于制造技术的提升,更需要将传统的造船业更加信息化数据化,未来的船舶将会走向智能化。作为一名高校研究生,必须要有坚实的知识储备和使命感。同样,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也要注意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要关注现代企业的转型升级,充实自己。

 图片70_副本.png

同学心声传送门:

来自动力工程学院陈绵伟、周小亮、李国庆同学——走入这国内殿堂级的船舶设计院,感受其文化内敛与张扬。担负起民族船舶工业的未来,在岗位上孜孜不倦的攻坚克难,同时又紧随潮流应用当代互联网思维寻求改革,勇于当时代的宠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就应当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涉猎不同领域,用不同的思维解决问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能做一个浅薄的人,要触类旁通,革新自我,才能成长。

来自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霍政兴同学——在“使命行”的最后一段旅程里,我们来到了上船研究所。在展厅里,我们跟随上船的发展历史,深刻体会到“建造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战略设想,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显著,贯彻新思想,明确新方位,实现新作为。上船代表了我国船舶工业的先进水平,期待未来新一代的我们为国家带来更多大洋上的荣耀。

来自电气工程学院唐娟、王文东、黄德志、钟雯同学——整个设计院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言谈中能感受到公司开明的企业文化。“价值观需要多元,但是主流价值观还是要有的”,这便是企业文化接近外企的国企与外企的最大区别。尽管在社会上存在着个人利益至上的现象,有人仍牢记着决定国家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根基和命脉的东西,我们研究生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牢记使命、回报国家。

来自汽车学院杜刚同学——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目前的发展规划,提出要将相对传统的造船业更加的信息化数据化,提出关于智能船的设计领域让我印象深刻。通过与各个行业的类比,给我们很形象的讲解了行业趋势与竞争关系,从宏观的角度让我们明白他们企业的运作机制。

来自机械工程学院刘威、潘成望、周勤同学——通过与上海船舶设计中心的交流,我们感到收获颇丰。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成为各行各业研究的主流。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优秀的大数据分析人才和智能控制人才仍然很稀缺,这对于即将就业的我具有很大的知道作用,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添一砖一瓦。

来自材料工程学院赵潞明、蒋文君同学——上海船舶设计中心之行让我们感触颇多,该设计院的发展向“多元化、国家化、信息化”不断跃进。当今时代,作为高校研究生的我们,必须有坚实的知识储备和使命感。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多学科的交叉,时刻关注现代企业的转型升级,充实自己,负重前行,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韦丽 责编 党委宣传部
曹蔚 编辑 党委宣传部